发疹性丘疹型汗孔角化症一例

来源 :第十届四川·重庆皮肤性病学术会议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三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007w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汗孔角化症是一组角化异常遗传性皮肤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典型皮损是一个或多个离心性扩散的角化性斑疹或斑块,中央轻度萎缩,边缘堤状隆起.组织病理具有特征性改变,为表皮凹陷处形成典型的角化不全柱,呈鸡眼样板层.本例患者既往有汗孔角化症皮损5年,不规则用药后加重1+年。组织病理符合汗孔角化症的典型表现,结合临床、病史认为发疹性丘疹型汗孔角化症诊断成立。临床上该病需与扁平苔鲜、萎缩性硬化性苔鲜、光线性角化症、Bowen病、环状穿通性肉芽肿、环状晚期梅毒、点滴状银屑病、着色真菌病等相鉴别。系统治疗和局部应用维A酸类治疗可有一定疗效。对损害小、数目少者可选择电灼、激光、冷冻或手术切除,或去炎松作损害部位内注射。部分学者认为汗孔角化症有恶变可能,故对于局限性的皮损最好予以手术切除,对于皮损较广泛者,应定期随访,一旦有癌变趋势应切除、冷冻、电灼或作激光治疗。本例患者采用局部注射、外用药物及口服药物治疗,效果较满意,并继续随访,为临床少见病提供诊治思路。
其他文献
角层下脓疱病又称Sneddon-wilkinson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漫性复发性脓疱性皮肤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感染、变态反应、精神因素、新陈代谢或者内分泌机能紊乱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临床上需与脓疱疮、脓疱型银屑病、IgA型天疱疮和疱疹样脓疱病等其他脓疱性疾病鉴别,通过分析皮疹分布特点、病程特点、分泌物培养、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等检查可与之鉴别。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文献
光动力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皮肤科疾病治疗方法,利用光敏剂进入人体组织后在局部转换为PpIX,产生单线态氧及超氧阴离子等,从而杀死病变组织细胞及病原体,达到治疗目的.光动力治疗具有高选择性、对正常组织损伤小、美容效果好等优点.然而,不恰当的光动力治疗方案则可能降低疗效,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安全.因此,选择恰当的量效关系是皮肤科光动力治疗的重要前提.
患者男,43岁.因左侧腰部结节2年,复发3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腰部出现绿豆大小红色丘疹,伴瘙痒,质硬,粗糙,搔抓后丘疹渐增大,易破溃结痂,1年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拟诊断为假性淋巴瘤,行手术全切除后皮疹消失.3月前患者左侧腰部皮疹再发,并逐渐逐渐增大,遂来我科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高热、乏力、消瘦.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史及家族中有类似
患者男,60岁,农民,因"右侧腹部无痛性肿块伴咳嗽、胸闷4月"就诊.患者既往史无特殊,有吸烟史40年,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查体:慢性病容,口唇轻度紫绀,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肺布满哮鸣音和湿啰音.皮肤科查体:右侧腹部可见2cm×1.5cm大孤立暗红色肿块,表面溃烂结痂,质硬,不易推动,浸润明显,头皮可见相似皮损,直径较腹部皮损小.血常规、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病理检查:真皮层胶原纤维之间均见明显异性
患者,男,19岁,因"头皮丘疹1年"于我科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鲜红色粟粒大丘疹,未予治疗,逐渐增大至蚕豆大小,质地中等,表面粗糙,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无溃疡、结痂,无瘙痒等不适.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结核等慢性病史,否认外伤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未见异常。专科查体:头皮见约0.6X0.8cm鲜红色椭圆形丘疹,质地中等,表面粗糙,境界清楚,稍发
了解婴幼儿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皮肤镜表现及病理特点.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常见于婴幼儿,多在生后1岁以内发病。典型的肥大细胞瘤常表现为孤立性红棕色-灰褐色丘疹、结节,因摩擦等刺激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可产生明显水疱、风团样皮疹。色素性荨麻疹通常为弥漫性暗红色-黄褐色斑疹、斑块,水疤较肥大细胞瘤少见。该病确诊依靠病理活检,真皮层可见肥大细胞浸润,肥大细胞瘤皮损中肥大细胞浸润密度高于色素性尊麻疹。
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B-cell lymphoma.PCBCL)临床少见,仅占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3.2 %-7.7 %。好发于中老年人,以男性多见。关于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分类,一直有较多争议,直到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才将其重新分为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CMZL)、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性淋巴瘤(
患者女,20月.因"全身红斑、色素脱失斑及斑块20月"前来就诊.患儿出生时全身出现散在黄豆至鸽蛋大小红色斑片,后上述斑片数量逐渐增多,体积增大,部分相互融合,颜色逐渐转为淡褐色后遗留萎缩性色素脱失斑,部分色素脱失斑的基础上出现黄豆至鸡蛋大小红色斑块,部分相互融合,质软,表面无破溃、渗液,无明显自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内科查体:上唇唇裂,右上肢及双下肢畸形,右手中指缺如、食指及小指融合,右足第二
患者,女,46岁,因"双侧腹股沟松弛性斑块1+年"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腹股沟区皮肤松弛、增厚,皮温增高,并伴有质硬斑块,有触痛,逐渐累积左侧腹股沟区,伴疼痛不适.家族史及既往史无特殊.查体:内科查体无特殊.专科查体:双侧腹股沟区皮肤松弛、增厚,皮温增高,可触及质硬斑块,触痛明显.经诊断为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治疗选择COP方案(硫酸长春地辛+环磷酞胺+醋酸泼尼松片)化疗。
患者男,45岁,因"左膝关节处红肿、溃疡伴疼痛2+月"入院."强直性脊柱炎"20+年,一直予"强的松"治疗,人院前10天"强的松20mg bid(早晚).否认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查体:慢性病容,左下肺叩诊为浊音.左下肺呼吸音降低,可闻及少许湿啰音.脊柱弯曲变形.余无特殊.专科查体:左侧膝关节左下方及上方可见一约8×5cm及约5×5cm大小溃疡,基底潮红,膝关节左下方溃疡较深,可见肌肉,溃疡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