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固本方对哮喘小鼠血清TGF-β1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二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be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益气固本方对哮喘小鼠血清TGF-β1水平的影响,探讨该药可能抑制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 方法:SPF级♂ BALB/c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童康片组、地塞米松组、益气固本胶囊低剂量和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均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复制小鼠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在实验第21~31天,模型组以蒸馏水ig,其余4组分别给予童康片、地塞米松、益气固本胶囊ig.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GF-β1水平. 结果:哮喘小鼠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小鼠及药物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小鼠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气固本方能够有效降低哮喘小鼠血清TGF-β1含量,改善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状态.
其他文献
方剂的配伍,一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药物通过配伍,能增效、减毒、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达到针对病证形成整体综合调节的治疗目的;二是指将药物按君、臣、佐、使的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比例,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即为方剂。重点介绍了根据五脏生理特点,脏腑五行生克制化,脏腑表里关系,阴阳互根互用理论,气血津液关系,三焦理论,卫气营血理论进行配伍
文章分析了多元疗法的外用药法、内服法以及针灸法法,并通过实际病例介绍了刁本恕用多元疗法治疗小儿顽固性湿疹的治疗效果。证明了多元疗法在治疗小儿顽固性湿疹的有效性。
本文探讨腹型紫癜的辨治,认为此病与六淫、饮食、情志等因素致气机不通,血瘀气滞有关,病位主要在脾胃、大肠,与肺、肝功能失调有关.宜分清寒热,调畅气机,活血化瘀,辨证论治.
近年来,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发病较多,对儿童的情绪、精神的发育都有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文献及临床病例的研究学习,重新认识抽动症,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脑功能及环境因素等方面,探讨抽动症的影响因素,为抽动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予以认知支持疗法,正确认识抽动症,给患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减轻学习压力,去除焦虑不安的因素,同时让患儿锻炼身体,提高抵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政府长期实行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总体工作方针,需要不断研究探索,中医和西医研究对象和目的的一致性,医学模式和临床疗效评价的趋同性,中医和西医的结合是必然的,只有解决了道器关系,创新医学观念,需要中医与西医共同努力发展形成真正适合人类的新医学.
目的:为了《小儿厌食(喂养障碍)中医证候评价量表》能够真正应用于临床,对量表各条目赋权,并确定量表的应用形式.方法:应用主客观综合赋权的方法确定本量表各条目的权重值,并参照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确定量表维度,并进行组合得到临床常见证候,进而确定量表的应用形式.结果:先利用Delphi法确定主观权重系数,再利用因子分析确定客观权重系数,然后将两种赋权方法得出的某一指标的权数值相乘,最后进行归一化处理,
调脾和中汤系宋明锁老师所创治疗小儿脾胃失调、虚实夹杂证的专方,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对其组方特点略作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方由乌梅丸到藿香乌梅汤再到调脾和中汤的历史演化过程.其方用药虽多,但从组方原则上来看,属中方之制,从配伍特征上来看,属和法范畴.藿香乌梅汤和调脾和中汤虽然有着割舍不断的学术继承关系,但是它们的之间的差别已经非常明显。这一点在雷氏医案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患儿初用调脾和中汤6周时间,腹
目的:总结宣桂琪老师从食积论治小儿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医案整理等,对小儿烂乳蛾、哮喘、多发性抽动症、胃脘痛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用药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宣老师对食积致病的认识和临床治疗经验.结果:宣桂琪老师认为食积不但是小儿脾胃系统疾病,也是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发生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挟有食积时需注重消积导滞,健运脾胃,并注意合理饮食,调养得当,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结论:宣桂琪老师
目的:观察"百和清金颗粒"对木火刑金型儿童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感染后咳嗽西医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为木火刑金证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百和清金颗粒"每日1剂,每剂等分3份,分早、中、晚冲服,对照组根据症状选用抗过敏、化痰、抗过敏等对症治疗,疗程1周,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测定中医症证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
小儿睡眠障碍是临床常见病证,属于中医学"不寐"、"不得卧"、"夜啼"、"夜惊"等范畴.历代儿科医家或有发挥,本文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阐述其在小儿睡眠障碍中的运用及高修安主任医师的临证经验.本病辨证首分虚实,“胃不和”,亦有虚实之分。虚证,或脾阳不足,或脾气亏虚,或阴血不足,或子盗母气,致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实证为邪热扰心,或肝胆湿热,或脾胃积滞,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