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司法救助机制构建和谐社会——以解决长江流域水污染纠纷为例

来源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08年会与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00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也不无遗憾的看到,由于采取了非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到今天,“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本文选择了长江流域这样一个在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样本,通过对长江流域水污染、水污染控制、水污染纠纷处理、水污染纠纷诉讼现状调查,分析中国水污染纠纷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理论与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设想,以期建立合理的司法介入机制,通过明确水污染纠纷的司法主管和专门管辖地位,在完善传统私益诉讼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公益诉讼制度,为切实解决水污染纠纷所引发的经济社会矛盾提供较为完整的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针对我国城市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状况,对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及不足进行分析,阐释了城市饮用
与贪污受贿犯罪相比,渎职犯罪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然而其社会危害性之大已经不容忽视,在水环境保护领域尤其如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强化渎职犯罪的法律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对我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生存的先决条件,而水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取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维系
会议
公平合理利用原则是国际水道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诸多法律文件中都有所体现,但其与同样作为国际水道法原则的不造成重大损害义务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其实两者
“经济人”理论影响下的传统法学理论与法律制度框架让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尤其是法律上的责任于法无据,无法可依。“社会人”模式虽弥补了“经济人”模式之不足使得我们无论从道
“生态文明”作为一项制度建设写入十七大报告,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契机。环境法制建设应该利用好这个契机,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自身的体系完
近年来我国助学贷款业务发展较为健康,但由于存在着若干制约因素,助学贷款覆盖范围还较窄,贷款满足率还不高,同时也带来助学贷款违约率上升等问题。为此,我们对泰安市国家助
瓜类作物包括西瓜、甜瓜、南瓜、冬瓜、瓠子、西葫芦、苦瓜、丝瓜等等,众所周知,瓜类病毒病的防治难度很大,一旦发生,势必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早防早治,采取“先发治人”的措
群体性环境侵权诉讼,尽管与一般的环境侵权诉讼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其明显的特征,日益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人民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过程中面临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围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迅速发展,由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环境侵权及救济必将成为今后的一大社会问题,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必然可以分散风险,避免企业因巨额赔偿而破产,同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