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县级中医院竞争能力的途径浅析

来源 :“两北”地区第十次卫生经济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我国县级中医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财政支持力度小,人才匮乏,创新性有待提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是抑制县级中医院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提高中医院竞争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在胎粪吸入新生兔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只新生兔随机分为PAV组、CPAP组和氧疗组,每组各8只。三组新生兔均予气管插管后注入4ml/kg的45mg/ml胎粪混合物,PAV组和CPAP组在胎粪灌入后10min实施;氧疗组给予头罩吸氧治疗(初调FiO2为0.5),观察兔的呼吸、心率、血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间胎粪吸入兔的RR、HR、血气分析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揭示雄激素对HIBD新生大鼠脑保护作用。方法:3日龄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HIBD对照组(n=32)、雄激素组(n=32)。并分别进行相应处理。观察加入抗PirB抗体后损伤神经再生的恢复,同时测定ROCKⅡ激酶活性在缺氧缺血损伤后及加入抗PirB抗体后的变化。结果:PirB的mRNA和蛋白在大鼠缺氧缺血损伤神经元细胞中表达均升高,ROCKⅡ激酶活性在缺氧缺血损伤脑神
目的:探讨PirB抑制缺氧缺血损伤脑组织再生机制。方法:采用动物体外实验,用出生2日龄SD大鼠脑组织行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进行缺氧缺血处理后,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查缺氧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内PirB含量的变化,观察加入抗PirB抗体后损伤神经再生的恢复,同时测定ROCKⅡ激酶活性在缺氧缺血损伤后及加入抗PirB抗体后的变化。结果:PirB的mRNA和蛋白在大鼠缺氧缺血损伤神经元细胞中表达均
目的:了解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病率,探讨影响其发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因素,为其早期预防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收集国内10家NICU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三年间收治的胎龄<37w且存活≥28d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出生后28d是否用氧(>21%)分为BPD组和非BPD组。生后28d未用氧为非BPD组;生后28d仍用氧为BPD组。计算各个胎龄BPD发病率;对两组病
目的:探讨重复应用TGF-β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95只不分性别的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处理组,模型成功后2h,处理组腹腔注入10ng的生理盐水或TGF-β1,10天后,再次同样干预,原位末端标记法和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建模型后给药10d和40d后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的情况和Caspase-3
目的:探讨高氧暴露不同时间点早产鼠肺泡Ⅱ型细胞凋亡规律及其与调控粘着斑激酶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早产鼠AECⅡ,将分离、培养AECⅡ暴露于高氧环境中6h、12h、24h和48h,并以空气组作为对照组,采用Annexin-V和PI双标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AECⅡ凋亡发生的规律,并采用免疫印迹、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高氧暴露下AECⅡFAK蛋白、磷酸化FAK蛋白和FAK的mRNA
目的:探讨SP-B蛋白缺陷是否是NRDS发病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彼此无关的30例NRDS患儿作为NRDS组,又根据胎龄分为<34周的早产儿组,≥34周、<37周的晚期早产儿组,≥37周的足月儿组等3亚组,每组10例;并选择彼此无关的30例其它新生儿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患儿SP-B蛋白在肺部的表达;统计学分析计算2组SP-B蛋白缺陷的频率。结果:SP-B
目的:研究群体感应(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F)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建立3天QS系统完整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PA01菌株与QS系统缺陷型菌株生物膜型,通过SYT09/PI荧光探针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摄取BF不同层面的图片,经图像结构分析(ISA)软件分析获得QS系统lasRrhlR缺陷株,PA01菌株BF相关空间结构参数。结果:培养第3天PA01菌株可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成熟
目的:调查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肺出血发病情况,分析其高危因素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9月NICU收治的181例VLBWI中肺出血的发生情况,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1例VLBWI中,发生肺出血15例,发生率8.29%。在胎龄、体重、IUGR、应用PS、常频通气、高频通气、硬肿症、代谢性酸中毒、PD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
持续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DA尤其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PDA可引起呼吸恶化、心力衰竭、体循环低灌注、NEC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并可增加慢性肺部疾病(CLD)、脑室内出血(IVH)等发生的风险。目前早产儿PDA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