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和筛选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20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北京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和决策为主要目标,分析了建设用地资源筛选的主要思路和具体评价方法,并以现有的规划、管理等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可利用建设用地资源的筛选模型。通过验证,模型运行结果正确率较高,为北京市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对其他城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当代全球化语境下研究大城市的三个核心概念:全球化、世界城市和全球城市,并梳理1980年代以来关于世界城市和全球城市研究的主题脉络,以总结其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城镇化内外动力叠加背景下我国迎来了新城建设的加速时期,但随着大量新城建设步伐加快,由于缺乏理论性的指导及经验论证,导致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新城变“空城”, “鬼城”等问题。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外新城近百年发展历程、建设路径动力及模式的分析,对提出适合现阶段我国新城建设的动力路径及模式选择起到重要的启示意义。
“Everything is in transformation… There is nopossible[stereotypical]model”(I Ching,易经)  The dragon represents a concentration of energy.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water and merging with clouds and mists
我国的城市和区域发展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珠三角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阵地。本文选取小珠三角的9个城市,从城市的资本、产品、人员和信息的全球流通为表征。考察和分析这些城市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时空演化格局,并对珠三角在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Facilitating transport is a basic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continuos growth. China is currently investing 292 Billion US$ in the national railway system which is a very intelligent move. With this i
文章简要剖析了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认为城市规划要想促进实现包容性增长,就必须有利于转型、公平和民生,这对传统上以经济增长为核心、自上而下式的规划模式,无论是理念,方法还是关注重点都需要进行根本性的范式转换。
中国的城市规划既根植于体制传统文化和对西方规划理论方法的学习和发展特别是与解决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主要问题的具体实践经验相结合。本文在此主要强调政府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对中国城市规划特色的形塑,这些特色即使与西方国家城市不同发展历史阶段中的城市规划特色相比,都存在较大差异性。然而,本文认为仅仅是强调中国城市规划的差异性,尚不足以形成城市规划的“中国范式”。如果要形成中国范式还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气候变化引起了全世界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思,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的理念也应运而生。城市建设需要城市规划做引导,而城市规划又需要指标体系做支撑。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现行的城市规划指标体系能否发挥应有的指导及支撑作用,这值得反思。本文对现行指标体系的结构与内容进行剖析,指出其中的不适宜条文,并试着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分析了19世纪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工业化、快速城市化和法律与行政制度改革等多重动力作用下城市扩展的需求以及城市扩展规划实践。认为城市扩展规划是欧洲综合性城市规划的先河,对现代城市规划运动有深远影响。
“太极”的概念作为中华文化思想的源流,贯穿了五千年的文明过程,其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观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对现代城市发展有如明镜可鉴。本文尝试融合相关思想,以集此观念大成的太极拳为方法论的主线,并结合国内外城市发展理论实践,探讨市场经济与全球化时代,如何应对资本运作下的空间生产对全球城市“创造性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城市极化趋势。力求将“太极”的哲学观引入现代城市,并演绎为能够指导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