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资源循环型住宅的新能源一体化设计探索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pt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住房建设正进入转型时期,大规模住房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住房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这些对于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及市民的舒适居住极为不利。同时,老旧住宅结构设计不合理,再加上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变化,住宅建筑寿命普遍难以达到预期的设计年限。过早地拆除不可回收的构件、建材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日本早年就在资源循环住宅建设中引入SI住宅设计模式,将住宅的承重结构与填充部分分开设计。维护结构保温构造作为填充体部分易于更换回收,新能源设备作为附加构件与建筑主体部分相联接。在建筑设计中利用自然条件,改善建筑布局,采用简单的形体设计;采取保温节能维护构造;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引入可再生能源。最终提高住宅耐久性,增加资源循环利用,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本文通过介绍日本的资源循环性住宅体系中的节能手法研究,对新能源一体化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首先在建筑设计中引入SI住宅设计模式,将住宅的承重结构与填充部分分开设计。维护结构保温构造作为填充体部分易于更换回收,新能源设备作为附加构件与建筑主体部分相联接。同时利用自然条件的朝向、体型,改善建筑布局,采用简单的形体设计;在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策略方面研究采取保温节能维护构造的优点和外窗保温的具体做法;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引入可再生能源,如利用太阳能和利用地热能源等。节能型设计成本最低,也最容易实现,最应该提倡;其次是构件设计,新能源设备是锦上添花的辅助。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是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经济性角度讲,高质量的保温隔热材料与技术以及新能源利用设备等的初始投资比较高。但其能够真正减少住宅使用中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减少建筑周期中的废物产生量,从长远来看将会形成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全球环境急速变迁,如何降低城市热岛已成为国际关注议题;研究指出,透过屋顶绿化植物的蒸散作用可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2014年台北市要求凡工程造价5000万新台币以上之公有
会议
  全球气候变暖,建筑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源头已成为碳审计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第五次会议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
会议
  "地域主义建筑"和"绿色建筑"无疑是目前中国城市住宅设计创作中面临两个新型问题。本文以参加第二届(2014)中国梦绿色建筑创意设计大赛的研究性教学活动为例,从"地域主义
会议
  日本在发展资源循环型住宅的背景下,以全生命周期为视角构建了LCA (Life Cycle Assessment)工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住宅在长寿命、可再生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三方面所需达到
会议
  针对经济转型时期小城镇郊区土地置换后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大连金州区三十里堡街道青岛村新农村住居设计为例,综合不同类型家庭模式和传统住居空间特色,在规划布局
  本文通过对大连城市周边农村住宅的调研,分析辽南地区农村住宅建筑节能现状及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农村住宅实际的节能改造建议,为辽南地区农村住宅的节能建设提供
  本文介绍了采用纵向分割法建立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估模型的分析思路,即以时间为纵轴,将建筑所涉及的物质组成、技术组成等分割成子系统,对子系统进行完整的全生命周期评估
  台北市万华区十三号整宅由于屋龄老旧,不敷使用,里长积极推动自办更新,但台北市现行的城市更新制度尚不成熟。面对城市更新,十三号整宅这样相对弱势的社区,居民的利益如何保障
  当前,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历史空间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历史建筑、街道等静态历史空间备受关注,而对于电车这类基于长期运行而产生的动态历史空间的保护却往
会议
  民用住宅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最重要的庇护所,其设计理念和建造标准,能源配备模式和运行方式以及住宅与住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整个民用建筑的能源开发使用和由其而导致的环境变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