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党校特色开展学科馆员服务

来源 :2017年全国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是提高党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党校图书馆读者的特点,探讨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必要性,提出了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方法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尝试从微观的符号入手探索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传播过程中的符号化手段与符号化策略,藉由对符号文本表意策略分析,建立起该纪录片文本内部与文本外部研究的桥梁,突破了以往单纯从影视学、美学角度分析纪录片的方法.本文沿着“生产认同→认同产生(呈现)→认同再造→再造认同”的研究脉络,具体论述了以下问题:该纪录片如何建构起受众对其符号文本及作品的理解与认同,建构了怎样的认同;依据这种认同感纪录片文本如何
随着新浪微博的秒拍、美图秀秀的美拍、腾讯的微视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短视频新闻市场成为各大资讯平台竞相争夺的“风口”.相对于传统新闻的“文字殖民”时代,技术的发展已带领受众进入可视化的“短视频新闻”时代.在传统新闻与短视频新闻传播的博弈过程中,新闻传播场域的改变冲击着受众原有信息接收的“惯习”.本文基于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从受众关注程度、评论参与度、新闻类别偏好、再次传播
在新媒体和媒介融合的浪潮下,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文字类的平面报道外,短视频也悄然兴起,并迅速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形式.尤其是在针对重要社会议题的传播上,短视频更是一举超过文字,在关注度和传播热度上占据优势.因此,本文以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出品的以宣传“一带一路”为内容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探究这三家主流媒体的短视频在定位、叙事机制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差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亟待创新,才能适应大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文章通过解析人性化服务的内涵,根据当前人性化服务的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数字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人性化服务创新的具体措施:个性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形式;建设特色馆藏,实现区域图书馆联合;培养专业的图书馆人才.
本课题从高校图书馆转型大背景出发,以服务营销学和图书馆学双向视角剖析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服务营销策略: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服务导向;细分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方式;服务的设计与服务标准的统一;重视馆员素质提升和读者道德风尚培育;整合服务营销传播和服务定价;依托自身特色资源打造文化服务品牌.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依托高校的充足经费及科研优势,拥有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以及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因此应该在保证校内服务的前提下,提供社会服务.文章基于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现状,论述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创新机制,并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阐述了信息机构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找出来哈尔滨市信息机构服务新型智库过程中存在的智库内部信息机构不健全、不适应新形势研究工作需求,信息机构专业人才匮乏、信息研究与服务水平不高,信息机构与智库联系不紧密、缺少交流平台及合作机制以及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智库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提出了健全智库内部信息机构、满足智库创新发展需要,打造信息机构人才队伍、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公共图书馆供给侧改革,可以使公共图书馆供给服务高效化、精准化、个性化、智慧化.针对当前状况,公共图书馆要想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供给侧结构,需先树立大数据思维,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现状,选取了陕西省92所高校图书馆微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机搜索微信公众号和查询图书馆门户网站的方式调查高校图书馆微信的整体情况,从馆藏分布、借阅和续借、好书推荐、一卡通服务、资源搜索、消息快讯、图书荐购、博看周刊、移动数图、客户端下载以及联系12个维度分析了高校图书瘠、消息推送周期长、服务方式单一且层次低下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从而为相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读屏时代",经典阅读呈现出"读不下去"的尴尬局面.随着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激增,图书馆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人们借还书的场所.相对于第一代图书馆的"藏书",第二代图书馆的"开架",面向未来的第三代图书馆更加注重人的需求.本文旨在研究经典阅读推广如何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创新,根据时代因素和统计数据思考经典阅读难推广的现状及原因,提出经典阅读推广创新模式的四个方向:传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