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经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学术思想探略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传承研究分会第一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t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家经教授系湖北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临床经验极其丰富,学术建树颇丰,尤其对胸痹心痛的诊治造诣精深,自成一派,杜教授认为以方测证,薏苡附子散所主胸痹为心肾阳虚,寒湿浊邪壅阻胸中之重症,用薏苡仁的作用在于下气降浊,降胸中寒湿浊邪从下焦而祛。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对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探讨时提出“气虚浊留”和“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的学术观点,与杜师之浊论不谋而合。区区虚痰瘀浊四个字,足以概括胸痹心痛病因病机之全貌。机特点上,杜师提出了胸痹心痛的急性发作期,慢性间作期,相对缓解期,以及对应的分期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具体而言,急性发作期,以邪气实,胸憋闷,心痛频作为特征,此期的治疗重点是活血通络,温经散寒,化痰逐饮,化浊祛邪:而慢性间作期,胸闷,心痛间断发作,伴有正气不足的种种表现,或气虚,或阳虚,或气阴不足,或心血亏虚。此期的治疗原则是标本兼顾,祛邪与扶正并重。在活血通络,温经散寒,化痰逐饮,化浊祛邪的同时,并重益气,补益气阴,温阳通阳,养血益心;相对缓解期治疗的重点是扶正,包括益气而活血,健脾以化痰浊,温心肾以散寒通经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
其他文献
胸痹心痛为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现代医学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本病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或短暂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多发于40岁以上,己成为我国最多见的心脏病种,发病率逐年增多.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结合中西医研究进展,认为胸痹心痛病的发作与"痰瘀损络"密切相关,认为痰瘀互结、入经损络,是导致胸痹心痛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也是胸痹心痛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在病证结合的基
虫类药是中草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虫类药的临床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功效逐渐被医家认知,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近现代虫类药用于治疗咳喘病越来越受到医家的重视和广泛使用.临床实践表明常用虫类药具有疏风利咽、宣肺止咳,清肺化痰、解痉平喘,活血通络、息风止痛,温补肺肾、纳气定喘等功用.虫类药在咳喘病中的应用有着深厚的临床基础,也是亟待不断探索、挖掘、创新的领域。前辈医家由于时代的限制,对许多药物的功用,未能详尽
脂肪肝是现代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现为亚洲地区最常见病之一.目前,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同时,脂肪肝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不及时纠正会引发肝硬化、肝衰竭.本文就中医药对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总结,本病发于肝、脾二脏,责于痰、湿、瘀邪,证属本虚标实,故以疏肝健脾、化痰利湿、化瘀降浊为其治疗原则。程华焱等通过对明清的方剂研究发现:明清医家防治脂肪肝以
目的:观察排石冲剂对草酸钙结石氧化应激(OS)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尿路结石提供依据.方法:将SPF级雄性健康Wistar大鼠48只,应用随机表进行完全随机化的分组,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排石冲剂组、枸橼酸钾组.采用1%乙二醇自由饮水和每天2%氯化铵2ml灌胃建立大鼠草酸钙肾结石模型,同时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实验4周以后,观察各组大鼠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切片中草酸钙结晶沉积及病理变化并对肾组织中SOD
明代温补派著名医家张景岳临床用方颇重熟地,且用之独具特色,本文考其应用之根源与特点:以温补为主,重视阴阳,立足于阳气的同时注重二者和调,此为其重熟地之思想基础;深谙熟地性味归经等特质,是其临床重用熟地之理论基础;将熟地灵活配伍,尤以温热药配伍为主,是应用熟地之奥妙所在.
百合病是《金匮要略》记载的一种以神志恍惚,行为、饮食皆失常态,临床症状多变为特征的疾患.其病证复杂,历代医家对病因病机认识不一,其治疗亦异.山东名老中医张志远教授对百合病有深入研究,总结了其发病机制,认为重点就在于益气滋阴,养心清热,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张志远教授指出,虽然百合病临床表现多变,令人难以捉摸,但不论症状如何,治疗时只要抓住病机关键,对症下药,兼顾心理疏导,“各随其证而治之”,定能收到满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高血糖,称人身四高,属病理现象,由于肥甘厚味、体重超标、活动量少,常见于中年之人,不一定同时伴发。张老认为保护老年健康要降四高,要预防高血压、高血粘、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就能延长寿命,除饮食外,要加强身体锻炼,利用中药控制,可降低发病率百分之八十。调理此症除节制油类,要注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海产鱿鱼、贝壳食物。血脂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往往血粘度亦随之上升,易发生动脉
张志远是我国著名名老中医,张老指出传承医学与学校培养的接班人不同,张老在教学、科研、临床过程中,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岐黄后继人材,发现若干学者名利心很重,传人要看重德,张老指出学习岐黄专业,应重视几个方面,一是灵活辨证,通权达变,不拘守僵化模式,巧于师法刘、张、李、朱、叶、薛、吴、王诸家学说,予以升华:二是掌握300种以上药物,取精用宏,抓住主治方向,了解副作用,有毒之品切勿滥开;三是处方严格配伍
张志远先生称大黄在十八罗汉中为清火泻下罗汉,也叫攻坚泻火罗汉.将其专长归纳为破积泻火、攻下活血、降气开郁、消瘀化结.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巧妙配伍他药,在治疗阴寒便秘、火热丹毒、急性睾丸炎等疾患中疗效甚佳,其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明代著名医家薛己治病强调探明疾病本质,其论病、治病以脾土为关键环节,以补中益气汤应用最为广泛,可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口齿类要》体现了其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口腔疾病的思路和丰富经验,也反映了其治病求本和治未病的思想,薛己在《口齿类要》中应用补中益气汤主治的病症,指出虽然“舌为心之苗”,然而,正如薛己所说,舌“以部分言之,五脏皆有所属:以症言之,五脏皆有所主”,出现某脏病机表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