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亲从义:中华孝道的精神内核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304465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国治家,立德为本.立德之要,以孝为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孝道深深融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遍及传统中国社会的所有领域,牢牢扎根在中国人心中.一个"孝"字,凸显了中国文化最为突出的特色.中国传统社会特别看重家庭,特别看重血缘关系所维系的自然亲情,强调父母对子女的爱、育、教,子女对父母的养、敬、顺.同时,也强调"义"在维系父子亲情方面的道德价值.孝子对父母的爱敬悦顺,必须衡之以义.反对"阿谀曲从,陷亲不义",坚持谏亲从义,使父母改过迁善.否则,孝道就将流于虚浮."谏亲从义"构成了人伦纲纪关系的内在调节机制,彰显了传统孝伦理、孝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真义.
其他文献
儒学的治理理念的核心概念是"道、仁、义、礼、智、信、和、生、敬".儒学精髓在当下中国的治国理政的价值必须面对现代性的矛盾和张力,在儒释道和马中西三者对话、融合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它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一,建立在忧患意识基础上的道德自觉的人文主义精神可以指导每一中国人,尤其是政治精英、企业精英和知识精英的精神重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实践中提升生命的境界.其二、表征孕生万物的总根源,象征着宇宙自然社会
本文提出,当下的儒学研究,主要应当做好以下一些事情:明确研究目的,从"践行"做起;正本清源,加强孔子研究,不能数典忘祖;加强《论语》研究,纠正版本讹误;利用《论语》版本研究成果,纠正传统误解;纠正前人误解,减少人云亦云;加强教育普及,从中小学教材入手;把儒学教育制度化,并纳入国家公务员考试;加强基础研究,慎言"创建新体系";儒学不是形而上的哲学,不能复杂化和西学化.文后附《孔子人格君子观的内涵及意
《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十二月(834年),开成二年(837)完成.凡刻《周易》等12种儒家经书,共114石.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儒家刻经.《开成石经》完整保存了迄今所见一些儒经的最早版本,完善了儒家经典核心的内容框架,是经过几代人研究校勘核定的标准经典.其大规模的槌拓、本乎书籍开本的行款设计,在技术推广与图书设计理念上,都是雕版印刷流行前的最后一次、
古代儒家虽然在问题意识上没有提出公共性的问题,但在出世与入世、道与利等等问题上的论述可以说都蕴含了儒家在公共性上的价值立场,即"天下"所代表的人民的、公共的利益始终是儒家的具有终极意义的关怀.治企如治国,企业经营的规律就是能够为顾客及利益相关者带来真正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包含两个层面,即企业不仅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精神财富.企业通过产品这个载体向世人传递某种普世精神或者思想文化,也担荷着文
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以诙谐幽默的风格深得观众喜爱和认可.然而,在这种极尽调侃的表象背后,还隐匿着对人自身的尊重,对人性的关照,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彰显着中国古代儒家的人性关怀.透过电影的表象,分析其与儒家人性思想的关系,并借此对现实社会中人们种种举措失当予以理论分析和现实借鉴.
《论语》是研究孔子的最重要材料,正确解读意义重大,其中最关键的是首篇首章的那句话.作为全书的开篇,"学而时习之"的"学"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关系到整部《论语》乃至孔子思想的准确把握.从孔子之学、孔子的追求以及孔子对待"人不知"境遇的态度等方面,完全可以印证"学"与"道"相近,应该作名词来理解,指"思想主张".首篇首章的几个分句连贯一致,与孔子的人生主题相应,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
儒家的公私观念长期遭到误解,其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也隐晦不明甚或被扭曲.实际上,儒家"公私"之辨的主要内涵是"合私成公",所表达的是藏富于民的社会理想和治理方式:儒家"义利"之辨的主要内涵是反对官府专利和官员营利,认为政府在利欲活动中的角色是制定规范(义)而非直接参与逐利;儒家"门内""门外"的概念则类似于今人所谓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概念,儒家认为公私领域需要不同的治理方式,明确表达了官场上
针对当前的社会现状,韩国中央政府正在探讨用法律来规定“孝道”的“不孝子防止法”的制定。本文中深刻探讨怎样防止对父母的不孝行为发生。这一课题只能是从为人教育开始。 为人人教育按照传统方式,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开始。其内容就是进行传统的儒家礼仪教育:首先,父母和社会要解放儿童,为他们提供一个接受适合他们教育的机会,尤其是要通过符合儿童要求的传统儒家礼义教育,给予孩子们一个积累最起码
儒学思想家所提出的各种各样人性善恶观点,可以归纳为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善恶混论以及性可善可恶论.不论是哪一派观点均是立足于伦理主义去解释人性怎么样的问题,都具有伦理主义特质,而且贯穿于中国古代人学思想史的始终.儒家人性思想的伦理特质,启迪要突出人的道德主体性、建构合理的性情结构和正确对待人的欲望.
儒学是以"仁礼合一"为基本架构的思想学说.儒学由"仁"而"礼"是从自我人格修养向家庭、社会、国家、自然乃至宇宙天道扩展的过程,这种逐层展开,强化了人的道德自主和社会承担意识,奠定了儒家道德人文主义的思想基调.儒家"仁礼合一"的人文传统正是以人格修养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家国情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依托的重要文化资源.只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