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结肠杜氏病一例

来源 :2017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ngzh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67岁.因“便血3天,加重1天入院”.患者3天前因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出现间断解暗红色血便,4次/日,总量约2500ml,无反酸、烧心及黄疸,无发热、咳嗽、咳痰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后予止血、输血、补液等治疗后症状无好转,解血便次数及量增多,达6次/日,总量约3000ml.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海南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与内镜下的特点,提高对UC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来8家在海南省有代表性的医院所有确诊的住院UC患者共818例,按海南省总人口8671518人计算(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海南省UC发病率为9.43/105,略低于国内统计的UC发病率11.6/105.其中有完整病历资料者795例.将这些有完整病历资
探讨肠镜下尼龙圈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肠有蒂息肉的方法,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采用肠镜下尼龙圈联合高频电切治疗方法对于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结肠镜确诊的有蒂或亚蒂结肠大息肉16例共17枚进行治疗,先用尼龙圈套扎于息肉的根部,再予高频电切除术切除,必要时补充钛夹处理,切除后的息肉整体送检病理.术后患者低渣饮食并住院观察72h以上,术后半年复查肠镜.
目的:在不同大小结直肠息肉治疗中,国内外目前尚未统一金属钛夹的相关使用标准,本研究旨在探讨金属钛夹对按大小分型不同的结直肠息肉内镜治疗所致出血等并发症的预防价值,并对比此类患者的住院时间、经济成本.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附属白云医院住院患者,从入选病历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476例经内镜确诊结直肠息肉患者,所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息肉按大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TongXie-YaoFa ng(TXYF) formula on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BS) rats.METHODS In a neonatal maternal separation plus restraint s
探讨TL1A对慢性实验性结肠炎小鼠中Th9细胞及IL-9的作用与机制。应用淋系细胞过表达TL1A转基因(Tansgenic,Tg)小鼠与有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6~8周)随机分为:Control/WT组、DSS/WT组、Control/Tg组、DSS/Tg组.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建立小鼠慢性实验性结肠
近年来,研究发现肥胖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有着紧密的联系.高脂饮食可引起并加重肠道炎症反应,而运动能在多种慢性炎症相关疾病中发挥抗炎作用.本文就主动运动与高脂饮食小鼠经DSS诱导的结肠炎的关系作一综述.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HFD)及主动运动(EXE)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各个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及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方法:健康雄性6~8周龄的Balbc雄性小鼠31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DSS组(n=12)、DSS+HFD组(n=12)、正常对照组(CON,n=7).除正常对照组,余两组小鼠以3%DSS3天+灭菌水4天为1个循环周期全程交替口服.DS
西方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模型,观察血清内毒素水平,肝脏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e-1,Egr-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及肠黏膜机械屏障变化情况,进而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后的影响,初步探讨该药物对NAFLD的
肠癌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肠癌的主要癌前疾病是肠道腺瘤(约占全部肠癌癌前疾病的90%~95%),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的突变普遍被认为是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临床发现,高脂饮食可导致肝脏合成胆汁酸的底物(胆固醇)增加,进而引发肠腔中胆汁酸流量增加,过量的胆汁酸无法全部在回盲部通过肠肝循坏回吸收,而是会有部分进入结肠.最新
目的:观察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肠粘膜炎症部位巨噬细胞数量变化和Rac1信号表达情况,并探讨细菌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和硫唑嘌呤活性成分6-TG(6-thioguanine)通过调控Rac1信号对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诊断为CD患者的肠粘膜作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