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洛克与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来源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理性的人.然而,不同的人性出发点,以及对理性在德育中所起作用的不同看法。本文意图对洛克和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目的、内容、方法上的比较,找出二者思想的异同,以便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两位思想家的思想。
其他文献
国有企业是我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有企业党组织则是我们党一支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如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科学地确立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尤为重要。历经30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和磨合,国有企业党组织实现了从“一元化领导”到“政治核心”的定位转型,用实践诠释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企业党建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
基层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特别是改革开放走到今天,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政权能不能巩固,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把握基层民生脉动,关注基层民生诉求、不断解决好基层民生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文章从关注基层民生是新时期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关于基层民生问题的几种错误思路及领导干部解决基层民生问题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就理论进路而言,伊壁鸠鲁与德谟克里特原子论的差异实质上根源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矛盾结构;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之所以强调伊壁鸠鲁原子论中的“个体性原则”,是因为他认可了伊壁鸠鲁以一种“实践哲学”反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实用价值”,并借此来反对黑格尔“绝对精神”对“自我意识”的强制整合。
当前中国国民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人格问题,构建现代人格势在必行。现代人格的构建不能与传统伦理精华相割裂,也不能照抄照搬传统伦理观念和教条。本文试图以中国传统伦理观内核即“道”为基础来构建现代人格。主要内容包括:利他与利己的统一、自律与自由的统一、自己与客体的统一、义与利的统一和困难与发展的统一等方面。
加强伦理学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服务功能,要求伦理学在研究中不仅要一般地坚持对道德现状研究、伦理文化资源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等内容,还需要重点加强关于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制度设计和安排的伦理学基础、为社会生活中道德难题的解决提供伦理学思考的研究,同时注意批判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错误伦理观点和伦理思潮。
按照30年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脉络,从痛苦反思、历史调整、重新整合、建构发展四个阶段,对青年价值观的变迁进行了历时性的梳理;从价值观的构成即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三个方面,对青年价值观变迁的主要表现进行了共时性分析。
采用黄希庭教授修订的“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量表”,对农村随机抽取的139名居民进行了人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农村居民的人生价值目标依然是传统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价值观,注重享乐安稳的生活,并呈现出一些价值目标的矛盾和多元化;农村居民的人生价值手段呈现出具体化、现实化和非理性化的特征。两者在性别、年龄、学历上总体差异不大,但个别项目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大学生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对于事物价值的根本评价标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完整体系。本文探讨了大学生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迁所大致经历的四个阶段及其变迁的特点,分析了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社会文化思潮和高校的教育改革等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应该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关心大学生的自我成长的教育内容与方法。
从世界文化的整体着眼,创新性、开放性和理想性才是文学先进性的条件和标志。在当下全球化趋势日演日烈的文化语境中,中国文坛要正确认识“全球化”;坚持民族文化精神,广泛吸纳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推进原创精神,忠实真实的生命体验;高扬社会理想旗帜,超越自我局限。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文坛展示其先进性。
邪教痴迷者的问题,既是社会问题,更是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对于邪教组织人们要坚决斗争,对于邪教痴迷者则应该关心、关爱、帮助、救助.因此,从事反邪教工作的人应该具有较好的基本素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进步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