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皮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研究

来源 :中华民族医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应用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a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充分利用道地中药材茯苓加工中下脚料茯苓皮,本文采用不同方法对茯苓皮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提取,运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法对提取物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确定其所含生物活性成分;建立了超临界萃取茯苓皮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分光光度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茯苓皮提取物中含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多糖及其苷类、有机酸、皂苷、植物甾醇和三萜类物质、强心苷,可能含有鞣质、生物碱,未检测到酚性成分、黄酮及其苷类、蒽醌及其营类,其中三萜类物质总含量为2.06%。表明其中含有丰富的有效物质,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严重刺激性气体吸入中毒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严重刺激性气体吸入并发ARDS的患者的急救护理、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救治及护理.结果:经治疗20例患者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明显好转,肺部渗出明显吸收,治愈出院,治愈率达95.5%.结论:救治和护理严重刺激性气体吸入并发ARDS患者早期氧疗,必要时机械通气,要做好密切观察病情,合理用药,做好液体管
目的:探讨应用套囊充气法辅助经鼻盲探气管插管(BNTI)的有效性.方法:在中文期刊全文库(CHNK)、PUBMED2个电子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出有关套囊充气法对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成功率影响的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0篇研究文献被选中.其中,对提供一次插管成功数据的8篇文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出套囊充气组BNTI一次成功率大于非套囊充气组,2组间合并统计P值<0.05;对提供最终
会议
本文研究了亚特良种金银花的主要栽培技术,对良种金银花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和探讨,对良种金银花栽培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阐述,研究目的将有利于良种金银花的规范化栽培技术调节,研究结果将为金银花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保持我国在金银花生产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促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目的:研究建昌帮四制香附与生品香附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探讨建昌帮四制法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与GC/MS对香附炮制前后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PLC法表明:四制香附与生品香附在主成分种类上无明显差异(含3种),主成分相对峰面积略有不同.GC/MS气质联用检测结果表明:四制香附与生品香附所含化合物种类数量有所不同,从香附生品挥发油提取物中鉴别出33种化合物,四制香附挥发油提取
为天山新塔花和新塔花基源和质量控制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依据.本研究通过对11不同产地新塔花居群叶绿体序列(ITS2、psbA-trnH、matk、rbcL)扩增进行测序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psbA-trnH序列变异分析计算新塔花单倍型频率,运用HaploNst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构建出单倍型网状进化树.各地新塔花拥有其特有的单倍型,但单倍型存在显著的差异,已出现分化的趋势.
目的:构建野生中药材资源的蕴藏量测算的经验模型,为野生资源的调查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充分市场化的野生药材产量年度变化数据,构建了野生中药材资源产量和蕴藏量一阶动力学模型N,=N0exp(-k1t)和两室模型N,=N1exp(-k1t)+N2exp(-k2t),以羌活为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实际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和产量预测.结果:通过比较线性模型,单室模型和两室模型,对于数据有限的品
目的:探讨中药马钱子有效成分之一马钱子碱抑制环氧化酶2,从而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方法:构建COX-2启动子若干转录因子缺失突变体与含COX-2 mRNA 3-UTR的报告质粒,与Renillia共转染至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测报告基因luciferase活性研究Cox-2启动子受马钱子碱抑制的最小顺式作用元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研究马钱子碱对IκBα磷酸化与p65进核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23个种源鱼腥草(Hot tuynia Cordata)生长发育、产量(鲜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各性状与植株形态特征、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揭示全国鱼腥草主产区种质资源生长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各个种源的鱼腥草高生长基本呈慢一快一慢的"S型"变化趋势:不同种源鱼腥草植株高生长量,生长高峰出现时间及大小各不相同,并与鱼腥草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类型1植株高生长比类型2要快.不同种源
目的:研究白花菜子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初步探讨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法,确定白花菜子总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白花菜子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50℃,乙醇浓度70%,超声提取时间40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总多酚的提取量高于正交试验中任何一组;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当白花菜子总多酚提
本文综述了药用植物育种学产生的过程和当前的育种成就,指出了药用植物生产的特殊性,分析了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为了保证中草药质量和药源的稳定,奠定中草药现代化的基础,进行中草药源头创新,必须加强药用植物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