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儿童性早熟的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早熟是指以青春期特征在儿童时期提早出现为特征的一类儿童性及生长发育表现异常的内分泌疾病,是小儿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性早熟在古代医籍中没有记载,而性早熟的中医诊疗是从上世纪80年底初开始在中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界逐渐开展。近年来,后天环境、饮食失衡等因素致病论成为性早熟研究的新热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界对性早熟的中医病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国内中医界同道,通过多年的经验交流,也先后就性早熟的临床诊疗,提出了自己的各种看法和治疗方案,目前比较公认的儿童性早熟辨证分型主要分为三型: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和痰热互结型,分别采用“滋阴泻火”为主,也有“清肝解郁”、“化痰散结”等不同方法,据报道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临床上正确采用中医方案、中西医结合或者西医方案治疗的,要求正确及时判断患儿临床病情轻重的,除辨证准确,掌握患儿的中医证候外,需要临床动态观察患儿的性征Tanner分期,结合骨龄发育,子宫及卵巢的发育程度,卵巢的大小以及性激素的水平等,这样才能实施正确的干预手段,做到既不治疗太过,又不至于耽误病情。
其他文献
承袭董氏儿科用药"轻、巧、简、活、廉、效"六字诀,初步总结了董幼祺教授应用中药地龙搜风、通络、清热、利水及平喘作用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的依据.介绍了其运用经方,佐用地龙;合用清肃,化痰平喘;注重后期调养的学术思想及辨证用药特点.小儿肺热咳喘类疾病是小儿肺系疾病中的常见病症,其临床表现多为“咳、痰、喘”,若不加以关注,随着病情加重,咳喘患者体质会逐渐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对日常生活环境中存在的诸多物质与刺
目的:观察食量茶单方治疗小儿泄泻的疗效.方法:30例病人均口服食凉茶单方,6个月~1岁6g,2~5岁10g,6~10岁及以上15g.水煎,每天按年龄不同,分别为50ml、100ml、150ml、200ml,饭后温服,一日2次或少量分次频服.结果:治愈26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4%.结论:食凉茶单方治疗小儿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蒙医将手足口病命名为"阿玛-嘎日-呼勒音-赫吉格-额布钦",是由粘邪侵入人体后引起患儿口腔粘膜、手掌、足底出现丘疹或疱疹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符合蒙医疫热理论与特点,属瘟病范畴.蒙医古籍及相关文献中没有与手足口病相关记载,通过近十年临床观察,参考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进展以蒙医理论为指导,分析阿拉善地区从2008年1月~2012年12月登记报告的1184例手足口病进行分析、总结,对本病的命名、病因、发病
基于苗医药"热病冷治"理论及对肺家热症咳嗽治疗与用药经验,客观分析小儿喘支炎治疗现状与难点,探索苗药"宣肺平喘汤"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喘支炎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用药规律;研究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苗医"两病两纲"、"热经冷药"理论与中医"八纲辨证"、"热则清之"等理论有相似之处;宣肺平喘汤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喘支炎疗效显著,安全,为进一步拓展苗医药在儿科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值得推广。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与中医药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采用具有广西道地壮药材制成的"壮药防病香囊",针对存在RRTI易感因素的小儿及时进行干预,效果良好,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病证,中医学无“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名,以西医学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判断条件看需观察1年的病程;虽然多年来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RRTI取得显著明确疗效,但由于RRTI治疗时间长,单纯的内服中药煎煮不便等诸多原因影响了
本文基于中医体质理论和朝医四象理论对中医痰湿质哮喘与朝医太阴人哮喘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进行阐述,从而对痰湿质与太阴人哮喘辨体论治的相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用药贯彻"药乃局限于人"的学术思想,按象用药,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剂及药物,以便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朝医药学是朝鲜民族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取得的理论成果与经验结晶,具有渊源流传的历史,它以四元化结构为基础,诊断上把人分为四象二型,根据体质因素辨象施治是朝医学的主要特点所在.朝药的应用,严格遵循按象用药,不可混用的原则;朝医的养生保健,尤其注重性情及饮食的按象调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疾病.朝医学是一门体现个体化治疗原则,富有民族医学理论特色,是中国传统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朝医学是在中医药理论
藏族是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民族.在藏族史书中记载有"最早的疾病是消化不良,最原始的药是开水",这充分说明了藏族祖先们在恶劣环境中吃野果、生肉后导致消化不良,而自有了火以后人们知道,烧开的水有助于消化,可见藏医学是从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在远古,藏族祖先们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了丰富的自我保健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祖先的自我保健和医治疾病的方法愈
《理瀹骈文》是一部以理法方药为理论依据而又以膏药为主的外治法专书。该书由略言、续增略言、正文、膏方、治心病方等五部分组成;略言总论外治之法;正文部分则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病症的外治方并详加注文阐述,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外治法;后附常用外治膏药方的配方与制法,并《治心病方》一文。《理瀹骈文》的最大贡献是系统整理和总结了千余年来的外治经验,并初步形成了中医外治理论,有效地引导运用外治法治
王烈教授认为哮喘病发病之前有特定征兆,并指出具有肺脾肾虚表现的小儿更易发病。首创“哮喘苗期”理论、“三期分治”理论、“哮咳”理论,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整体观念、既病防变和痊后防复的学术思想,而重视稳定期的治疗更是对祛除哮喘“夙根”颇有裨益.提出的“十四法”分为总治法和分治法,是其临床多年治疗哮喘的治法总结。总治法分清热法、解毒法、温寒法、活血法、调气法、补益法、祛风法;分治法分止咳法、平哮法、定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