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奇经理论与络病学说探讨多发性肌炎的发病机理与治疗

来源 :第五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u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一种原因不明,以累及横纹肌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特发炎症性肌病。多发性肌炎的临床症状特点为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可伴有肌痛或肌肉压痛,晚期可伴见肌肉萎缩。现代医学对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某些特定遗传素质的个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免疫方面的改变,导致肌纤维组织受损。从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带来极大的毒副作用,如血糖血脂的升高,骨质疏松甚至骨坏死,消化道的病变,向心性肥胖等等。因此,探索治疗本病的新方法是许许多多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愿望。该文从中医奇经理论与络病学说探讨多发性肌炎的中医发病病理与治疗。
其他文献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诸多内容,涵盖了外感、内伤杂病等领域,该文对中医络病病因进行整理,并将其理论运用于缺血性心肌病的预防及治疗,建立中医药预防及诊疗的新模式。
冠状动脉无复流(NO-reflow,NR)是AMI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左室重构、心脏破裂、心包填塞、休克等,严重者可致死亡.NR现象占所有再灌注患者的10%~30%,临床观察显示这些患者并未从PCI中受益,NR使住院死亡和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加5~ 10倍.因此,明确NR发生机制,防止NR现象已成为目前治疗AMI的热点.
络病理论在西医技术迅速发展的“再灌注时代”里闪耀着光彩。首先,络病理论纠正了以往“重经轻络”的倾向;其次,络病理论使心肌微循环灌注有了进一步发展;最后,络病理论代表方剂“通心络胶囊”在无复流的防治,纠正再灌注疗法所致心络损伤,络脉新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抑郁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之一,络损神伤为中医认识抑郁与冠心病的关系提供了契机及切人点,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短暂性脑缺血(TIA)是脑卒中的先兆,是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4h内可自行消失.TIA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代表方药为TIA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中医认为该病隶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络病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血压病在病位、病理上与络脉相关,属于络脉病变。其中,“毒”是高血压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毒损络脉是该病的重要病机,从毒损络脉论治是高血压病诊断治疗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从中医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机及治疗,总结医家从络病论治消渴证的方法;并指出络病与血液的构成及功能、血瘀证的病机范畴等4个证型;总结了近20年从络病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作为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已经受到临床重视。但尚无有效的疗法。该文从中医络病角度对AMD作一阐述。希望运用络病理论解决这一难题。
外受毒邪,毒损肺络是特发性纤维化形成的病理;虚、痰、淤、毒阻络是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解读通络法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重要治法。
肝主疏泄与解剖学之脑和肝脏功能相关,其调畅气机的功能与肝脏调节物质代谢(能量)、流动以及分布有关,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构成的肝筛结构可能是肝输布、宣泄气机、精微、毒物的超微结构。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脂肪肝的病机多为肝失疏泄、由气及血、络脉瘀阻,表现为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数量、结构及功能异常,引起微循环障碍,因此,肝窦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肝失疏泄之络病的病机关键,是肝主疏泄之络病理论的新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