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热含量定义的ElNino海气耦合指数

来源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11年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hen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80-2010年月平均Hadley海表温度、GODAS海洋温度和NCEP大气环流等再分析资料,通过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展开(简称MV-EOF)对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过程进行分型。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海气各要素MV-EOF分析的第一、二主模态分别对应El Nino和El Nino Modoki事件的海气耦合特征,且近30年的E1 Nino和E1 Nino Modoki年与MV-EOF前两个主分量PC1、PC2的峰值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两类El Nino的海气耦合特征存在显著差异,E1Nino期间热带太平洋HC、SLP和200hPa速度势等要素总体呈东西反相的“跷跷板”式变化,低层850hPa上,赤道中太平洋出现较强的西风距平,西北太平洋出现反气旋性异常环流而E1 Nino Modoki期间,各要素异常中心均显著西移至中太平洋,总体呈纬向三极型分布,低层异常强西风向西移至暖池东部,西北太平洋上空呈现气旋性异常环流。据此,本文基于HC定义了一组可以区分两类EI Nino海气耦合特征的热含量指数HCEI和HCEMI,并与基于SST的E1 Nino指数作了一定比较。新指数不仪更明显地表征和区分了两类E1 Nino现象本身,如1993/94年El Nino和2006年的E1 Nino Modoki,而且可以较好地识别两类E1 Nino所产生的各种大气响应,如南方涛动、太平洋对流涛动等,同时利用该指数也可以更直接地揭示出E1 Nino和E1 Nino Modoki的气候效应及其差异,如两类E1 Nino对西北太平洋夏季风WNPSM、前汛期江南春雨以及汛期江淮入梅的影响。新指数客观描述了两类E1 Nino的海气耦合特征,对今后不同类型E1 Nino的全面监测有所帮助。该指数对于研究两类E1Nino的气候效应和提高两类E1 Nino的可预测性有多大程度的帮助尚需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高铁铝土矿矿石性质对实现矿石的分选方法和工艺条件存在极大的影响。本文对所提供的老挝高铁铝土矿矿石开展工艺矿物学研究,对确定或采取最合理的分选工艺及方法具有重要
  提出了一种对区域持续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进行客观识别的新方法——区域持续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ITPREE),并初步解决了该方法中的关键技术。基于逐日台站气象要素(或建
  采用1961-2007年全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地面观测资料并结合云量、水汽压及各种可导致光学视程障碍天气现象日数,全面分析了中国太阳能长期变化的事实及其成因, 并得出了以
  2011年夏季重庆极端高温事件频发,极端连续高温屡创新高,多地高温日数和极端最高气温位居次多和次高。全市出现了4个阶段性的高温少雨时段,3个气象十旱时段,高温热浪明显
  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异常气候的频率和强度。实践工作表明,与夏季降水量有关的一些因子的相关性不一定十很稳定,其相关系数有时会减弱或发生逆转。由于影响气候因素
  南海季风爆发前,我国华南中部地区出现的较为稳定的峰值降水称为江南春雨(SPR),这是除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外的又一个多雨时段,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传统观点多
  本文通过多变量经验正交分解(MV-EOF)的方法,分析得到东亚季风区850hPa风场、降水场的耦合主模态在春季和夏季都存在年代际变化转折:春季第一主模态(方差贡献率19.5%)在199
  为了探求西藏极端降水事件与印度洋海温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SVD方法,以印度洋为研究对象确定了三种方案,第一种研究前一年12月-当年2月(冬季)海温与当年夏季(6-8月)极端降水
  通过分析500hPa中4月-11月平均场的差值场,用1954年-1973年20年平均场与1974年-2010年36年平均场相减的方法,结果显示:在1948-2010年近60年中,除个别年代极地高纬外,全球热带
  利用NCAR WRF模式(水平分辨率60×60 km)和NCEP FNL资料,针对较为常用的三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和两种行星边界层方案并进行组合,模式范围涵盖青藏高原和东亚大部分地区,以5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