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水量下不同玉米品种水分利用率及相关原因分析

来源 :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ne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四种不同水分梯度下18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雨养条件下,农大108、丹玉86、中玉9号、东单60、沈玉18号5个基因型品种抗旱性强、WUE高,经济系数亦高;在补灌60mm、100mm、160mm条件下,先玉335和郑单958两个基因型品种在各种补灌条件下均表现高产,而且WUE和经济系数均高;以补灌水增产值的WUE角度看,随补灌水量的增加,增产值的WUE在下降,说明实行节水灌溉(非充分灌溉)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益;补灌水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每穗结实粒数.
其他文献
本文依据2006-2007年田间试验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鲁北地区主要种植模式各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了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由此计算了不同生育期作物需水量和作物系数,并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种植春棉花的种植模式生育期内需水量和作物系数都较低,水分利用效率和纯利润都较高,是当地的一个主推
豫西地处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类型,区位特征明显.本文分析了豫西旱作区的自然降水规律、土壤水分亏缺规律,总结了生产应用的覆盖、沟播、保护性耕作等旱作节水技术,明确了冬小麦—夏玉米等适应性种植模式,提出了朝天椒、油葵等新型节水农作模式并进行了应用效果及效益分析.
在辽西半干旱区,农田实际蒸散量最大值出现在7~8月份,而参考蒸散量在5~6月份达到最大值.几种作物中,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谷子和花生,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在单作和间作种植方式中,玉米间作条带的水分利用效率要明显高于玉米单作,但大豆条带的水分利用效率却显著低于大豆单作;在整体上,玉米单作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玉米大豆间作,大豆单作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从水分经济效率分析,谷子和花生的
本文针对东北地区气候特点,综述了该区节水种植模式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降雨资源调节型、田间作物搭配型、促进土壤水库蓄水量型与综合型节水种植模式的发展特点,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分析,包括“因雨定植”型种植模式研究不足、大田作物搭配型种植模式研究不足、模式核心技术集成程度低、节水种植模式理论提炼不够等.最后从节水技术使用、节水农业分区的指导、农户筛选标准与生态效应的并重四个方面评述了东北区节水种植
本文介绍广东省农科院2004年初组建“123种植模式”研究团队以来,在一季中晚稻选育、栽培试验、病虫害防治、稻菜轮作配套种植制度示范以及稻菜轮作土壤学综合研究的进展.2004-2007年,广东省“菜—中晚稻—菜”轮作高效耕作制(“123种植模式”)示范面积1097hm2,一季中晚稻种植对土壤及后作蔬菜的作用良好,已取得初步成效.
本文介绍了SP-1型无线传输农田环境参数测控系统的研制及其功能.对系统采用传感器的参数采集方式,运算模型,信号无线传输模式,灌溉预报方法,自动灌溉控制方式等作了扼要介绍.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水资源短缺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对河南省封丘县102个基层农户进行了节水意识与节水技术采用取向研究.结果表明,受访农户中仅有极少数具有较强节水意识,农户节水意识主要取决于其文化素质、种植作物种类、灌溉费用等.调查区内基层农户采用的节水技术中应用最普遍、效果最好的是管道输水.超过半数的受访农户表示如果节水技术合意则乐于采用,而对节水技术的要求最
以辽宁省主要旱作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灌溉田土壤水分变化及其耗水规律.在本试验条件下,0 ~ 20cm土层水分含量最低,整个玉米生育期内水分变化幅度最大;30 ~50cm土层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内同一土壤深度水分变化较小,并保持较明显的水分梯度;50~90cm土层水分变化规律与0~20cm土层相似,但滞后1~3d; 90~120cm土层平均土壤水分含量最高,且变化幅度不大.玉米生育前期农田实际蒸
辽宁省西北部地区48年的降雨量与蒸发量频率分析结果表明,降雨与蒸发高峰出现的时间差是产生春旱的重要原因,气候的干湿程度可用湿润系数0.33这个尺度来衡量,辽西地区48年间冬春两季的湿润系数均低于0.33,夏季的湿润系数绝大多数高于0.33,在秋季的湿润系数接近0.33.采取秋季覆膜、膜上留茬和顶凌覆膜等保墒措施能够将秋季降水保存在土壤中,为第二年春播提供充足的土壤水分.
辽西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多年表现为两三年的丰、枯交替.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有持续4年以上的连续干旱,尤其是1980年以后连续干旱的年份增多.区域内春旱严重,夏季降水明显集中,秋季水分收支基本平衡.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规律明显,一般表现为:冬季土壤水分凝聚、冻结阶段,春季解冻、返浆、土壤水分大量蒸散阶段,夏季土壤水分大量累积阶段,秋季土壤水分缓慢蒸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