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低频特征及其预报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第七届副热带气象学术业务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1980ww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2011年5、6月长江中下游降水量、降水过程和气象干旱、洪涝区域等统计资料,以及同期水平分辨率为2.5°×2.5°的逐日风场和水汽,分析了2011年5、6月长江中下游旱涝转折大气低频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大气低频系统的分布,低频水汽的输送和低频气流的交汇等方面,气象干旱的5月和暴雨洪涝的6月是显著不同的.5月(6月)我国东部以东洋面,850hPa等压面先后维持西风带低频反气旋或低频气旋(维持西太平洋低频反气旋),导致长江中下游为低频偏南或偏北气流(低频偏南气流与低频偏北气流交汇).而且5月(6月)从SW→NE和SE→NW的低频-qv (qv)交汇于30 ° N,120° E及其附近地区.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通量散度为辐散区(辐合区).另外,5月(6月)无(有)自60°E,沿30 ° N向东传播的低频偏南风与自60°N,沿120° E向南传播的低频偏北风在长江中下游交汇.低频的不同特征,引起5月(6月)干旱(洪涝).并对此次旱涝转折在延伸期预报(10-30天)时效内的预报取得比较好的预报结果.
其他文献
2010年秋季小麦播种后,太仓市降水量明显偏少和冬季气温偏低造成了201 1年冬前小麦苗情不利.开春后,气温略偏高、日照明显偏多,有利于返青拔节与灌浆结实.而从2011年1月开始异常偏少的降水对于小麦的生长却是有利条件,为201 1年的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太仓市小麦生产情况表现为"一增三减",即单产增、面积减、总产减、效益减,单产达到了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
"固城湖"螃蟹是国家级著名水产品品牌之一.它的原产地为江苏省西南部的高淳县.高淳县是国家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高效渔业先进县.该县总面积为802km2,其中水域面积235.5 km2,"固城湖"螃蟹养殖面积150 km2.2010年该县螃蟹养殖总产值达14亿元.螃蟹养殖与气象条件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其主要气象因子:温度、降水、日照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它的生长.特别是温度,温度的高低会
本文从地市级气象台网络应用出发,对市局网络监控和上、下行资料的监控提出了实时监控的方法以及通过飞信技术进行短信报警,采用网页和数据库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管理,使用方便、一目了然。缩短了网络的故障时间,提高了上、下行资料的到报率,降低了网管人员的劳动强度。系统查询采用ASP+SQL进行网页编写,检查程序使用VB+SQL编写,飞信技术则采用移动公司的飞信机器人在程序中进行控制,时间控制则采用系统常驻内存
自2005年自动气象站投入使用以来,经过几年的观测结果分析,发现自动站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存在差异,特别是降水量差值较大,本文通过对丹徒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常州市国家基本气象站两地2007年汛期的自动站降水量与人工观测的降水量进行统计对比,并分析出两者差异的原因-1、观测时间不同步;2、认为的读数误差;3、仪器构造方面的问题,我们在观测过程中尽量避免可以避免的原因,以便为更好地使用自动站资料提供建议和依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是一种利用频域反射法原理来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的自动化测量仪器,可以方便、快速的在同一地点进行不同层次土壤水分观测,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较性的土壤水分连续观测资料,提高观测数据的时空密度,为干旱监测、农业气象预报和服务提供高质量的土壤水分监测资料.2009年以来,我省建设了52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目前我省2009年建设30个自动土壤水分站已完成设备标定和评估对比,并且通过
本文利用一维时变数值模式模拟了雷暴云过境时地面自然尖端所产生的电晕离子对空中大气大场强度影响。通过模拟发现雷暴云出现34秒后地面电晕离子分布逐渐达到稳定,得到了由地面尖端释放的电晕离子在外界环境下随时间及空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地面自然尖端产生的电晕放电对大气电场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月动力延伸产品对常规月气候预测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国家气候中心新研制的月动力延伸模式预计明年将投入业务使用,这将进一步加强对现代化气候业务的支撑作用。本文采用新模式1982-2010年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回算资料,经插值形成与现有的全国160站的月降水和气温相匹配。在这资料基础上,通过立联表,建立模式对160站各月降水和气温趋势预报的概率分布及不同的条件分解,进而给出模式预报的偏度威胁性
会议
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该区域内的主要天气系统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内振荡,这些天气系统的传播演变对我国东部地区汛期大尺度降水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国内外气象学家对大气低频振荡的传播特征、实体及机制等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大气普遍存在10~20天和30~50天的低频振荡现象.因此,低频振荡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气候预测业务中大气低频波也通常被用来预测延伸期的天气过程.本文总结了利用低频
利用ICTP(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最新版本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1.1对2011年5、6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转折期间的大气低频振荡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TRMM卫星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RegCM4.1.1能较准确模拟出5、6月份850hPa大气低频流场的不同特征,5月上、下半月西太平洋先后维持低频反气旋和低频气旋,而6月北、南经向分布的低频
2011年浙江出现了自1999年以来最典型、最强的梅雨降水集中期,连续四轮强降水过程造成旱涝急转。本文通过客观分析资料对梅汛期大尺度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同期对比,又对四次强降水过程的梅雨锋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1)梅汛期为单阻形势,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前的西北气流为梅雨提供了冷空气条件,偏强的印缅槽和西太平洋副高有利于在副高西北侧建立持久稳定的水汽通道,西南气流与偏东气流在浙江一带构成准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