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及CCCP对其的影响

来源 :首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eam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旧名嗜麦芽假单胞菌1960年、嗜麦芽黄单胞菌1983年)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现已成为医院感染中重要的病原菌之一,由于该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包括亚胺培南耐药,因此,临床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十分棘手.而除复方新诺明外,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NS)对其仍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随着FQNS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迅速发生.研究表明,细菌对FQNS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编码FQNS作用靶位的DNA解旋酶或Ⅳ拓谱异构酶的基因突变;内源性主动外排系统表达增强使药物的外排增加.氰氯苯腙(carbonvl cyanide m-chlorophenylhydrazone,CCCP)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主动外排耐药系统能量来源的质子浓度梯度,而影响主动外排作用.为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主动外排泵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的存在情况,本文进行FQNS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及泵抑制剂CCCP对其MIC的影响的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与分析可可西里地区(平均海拔4550m)进驻人员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及心率.方法运用便携式氧饱和度检测仪及海拔表,检测32名分别来自平原(北京)、中度高原(西宁)地区的健康急进人群和当地(可可西里)长期居住人群(年龄20~66岁)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及心率.结果在可可西里地区(平均海拔4550m)进驻人员的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
目的研究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入院后即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27例在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后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气管内持续滴入庆大霉素生理盐液,加强翻身扣背,及时吸出气道内痰液.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出现肺部感染者行痰培养+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敏感药物治疗.结果38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治疗组1
目的探讨全麻恢复期病人行机械通气时镇静处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术后需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每组20例,A组为试验组,B组为对照组.A组又分为A1组10例:首次静脉推注唑安定0.1-0.2mg/kg后,持续静脉微泵注入咪唑安定3-6mg/h,A2组10例:首次静脉推注异丙酚1-2mg/kg后,持续静脉微泵注入异丙酚20-100mg/h,A1A2组均达到满意镇静水平.观察比较AB二组病人术前
目的探讨48例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预防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48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ARDS的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48例患者中,2例死亡于呼吸衰竭,3例死亡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亡于急性肝坏死;42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对患者进行充分术前准备,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及心肺功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提高手术技巧,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术后感染以及加强支持治疗,是高海拔地区AR
目的评判兰州会议制定的H-ARDS诊断标准.方法调查西宁地区(海拔2200米)符合平原地区ARDS诊断标准的71例胸外伤及以胸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按机械通气与否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并将机械通气组的血气指标与兰州及上海同类报道进行对比.结果机械通气组的血气指标与H-ARDS诊断标准相近.结论海拔2001~2500米H-ARDS诊断标准基本适合于西宁地区该类病人的诊断.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内、外源性凝血因子及D-二聚体变化情况,观察术后补充凝血因子后的效果.方法5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检查PT和APTT,术后第1天抽血分别查内、外源性凝血因子和D-二聚体,第3天复查D-二聚体.结果5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检查PT和APTT均无显著变化,内源性凝血因子主要有Ⅺ、Ⅻ较正常值降低,外源性凝血因子主要有Ⅱ、Ⅶ、Ⅹ较正常值降低,术后第一天D-二聚体均升高明显,根
目的:检验多脏器功能不全评分系统的准确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以年龄、创伤、感染为重点,从三个不同海拔高度MODS病例中,半随机性任选可相互匹配的病例作为典型案例,分为平原案例(FC),中度高原案例(MHC),高原案例(HC),进行临床评分操作和解读分析,比较各个案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探讨临床遇到的相关问题.结果:被选用的国内外三个MODS评分系统能够伴随病情的变化较准确地反映出以心、肺、脑、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危重病急救医学中一个主要服务对象群体,院前、院内急救管理和复苏技术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急救医学中的技术问题如心肺复苏、除颤、循环再造、人工心跳、呼吸通道、人工呼吸、低温脑保护更要求应急、快速、准确、娴熟、到位.面对这些严峻挑战,本文结合文献复习侧重对2005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协会(ILCOR)联合举办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当前急、危重病症造成死亡直接病因,鉴于多个器官的损害,病情错综复杂纵横交叉,涉及多学科,常观点不一,救治中矛盾重重,往往顾此失彼,造成临床医生困惑.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和作者临床体会,现将MODS救治中争议问题浅谈个人认识,以供商榷。
本文连续监测了2000~2002年我院感染性疾病主要的病原菌及抗生素耐药性,为指导和帮助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本地区病原学及抗生素耐药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