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e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牛地气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乌审旗和陕西省榆林市交界处,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大牛地气田钻遇地层有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发育奥陶系上马家沟组、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4套气层。主要目的层是上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主要为海陆过渡相到陆源碎屑岩沉积。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断层活动性与古地貌恢复,识别出郑南地区发育典型性与特征性的三级坡折带.Ⅰ级坡折带与Ⅱ级坡折带均为断裂坡折,Ⅲ级坡折带为逆牵引作用形成的挠曲坡折.坡折带对层序样式、沉积体系与油气富集带和油气成藏模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建立了郑南地区三级坡折带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模式.对沉积体系的控制表现在控制沉积体系的发育位置、沉积体的储集物性、纵向沉积相分异、沉积体系展布方向与展布规模等。
塔中地区石炭系Ⅲ油组为古生代碎屑岩油藏的主力含油层位,但目前普遍高含水,精细解剖石炭系Ⅲ油组层序地层结构,分析其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对于Ⅲ油组碎屑岩油藏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巴楚小海子剖面野外露头观察、塔中地区石炭系钻井岩心观察、三维地震反射结构分析、岩相组合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含砾砂岩段底部发育底砾岩,与下伏地层岩性差异明显、削截型地震反射结构、沉积相带缺失等,反映了含砾砂岩段底面
歧口富油气凹陷经过40余年的研究与钻探,勘探难度日益增大,油气勘探向着深层和隐蔽油气藏勘探方向快速发展。歧口凹陷深层(>3500m)主要为沙河街组,发育多个沉积旋回与多套沉积体系,是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的主要层系,是大港油田重要的增储领域。本文通过岩石薄片鉴定、岩石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压汞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对研究
珊瑚藻是西沙新近系碳酸盐岩-生物礁主要造礁生物,也是珠江口盆地流花11-1等8个生物礁油气田主要造礁生物;长期以来的研究和文献报道缺乏珊瑚藻鉴定学及其特征研究的成果,但他们对于造礁古生物群落的地理重建、演替和进化情况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阐述了针对西琛1井346.92~531.1m钻井岩心段发现的钙藻进行属种化石鉴定学特征研究的成果,磨制不同规格岩石薄片600块,采用古生物化石实验室分析处理方法
巴彦宝力格煤田在大地构造单元上位于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的中部,构造背景与二连盆地一致,是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沉积盆地。大致经历了阿尔善期、腾格尔一期、腾格尔二期和赛塔拉期4个填平补齐、湖泊扩张、湖泊萎缩的演化旋回。
煤岩层对比是煤田不同勘探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其结果直接影响前期煤炭储量计算、后期矿井规划、设计与施工,研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煤田地质人员就在长期地质实践工作中摸索、总结出基于煤层特征(厚度、间距、结构)、沉积旋回、标志层、煤岩学、古生物等常规实用方法。随着物探方法在煤田勘探中普及应用,地震、测井也逐渐成为煤岩层对比一般方法。本文试图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沉积体几何形态学和成因
为了预测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致密砂砾岩中优质储层的分布,本文讨论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致密砂砾岩储层物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相对储层的物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营四段辫状三角洲前缘砂砾岩体和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体的物性最好。
微生物和碳酸盐沉积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抑或古代沉积环境,以及微生物的培养实验中,微生物都以各种特殊身份广泛的参与到碳酸盐沉积过程之中.沉积学领域的白云岩成因的问题,也因为加入了微生物因素而另辟了蹊径.在现代的一些合适沉积环境中,如巴西的拉戈阿韦梅利亚潟湖,澳大利亚库龙潟湖以及中国的青海湖等,均报道过有微生物成因的原生白云石形成.培养实验也证明厌氧的硫酸盐还原细菌、甲烷菌及好氧的某些细菌都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江苏黄桥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储层样品中包裹体较为发育,以盐水和油包裹体为主,主要分布于石英裂纹和石英次生加大边中,个体较小.油包裹体在蓝光和紫外光激发下分别发黄绿色和蓝白色荧光,表明研究区龙潭组油主要为中成熟阶段.通过对研究区包裹体显微测温,结合埋藏史-热史、构造演化和成岩演化模式研究,研究区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在89~93℃、115.4~126.3℃和135~14
哈拉哈塘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斜坡一个南倾的单斜上,其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由于受到区域剪切走滑构造活动、埋藏-暴露-热液等古岩溶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成因复杂、非均质性强、识别困难等特点。本文以该地区现有钻井资料、测井解释成果、地震解释成果为基础,在现代岩溶发育特征研究成果的指导下,通过对钻井、测井成果系统总结分析、利用古地貌恢复、断裂精细刻画、分类时窗提取与自动识别、地层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