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氧化脱磷工艺探讨

来源 :2016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tou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磷对钢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脱磷原理可行性的分析,得出脱磷的方法和工艺。主要的脱磷方法是通过炉渣的氧化脱磷。并分析了还原性脱磷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脱磷方案。
其他文献
由于选分结晶,钢在凝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宏观偏析。凝固组织粗大,特别是柱状晶发达,加剧了宏观偏析。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细化凝固组织是解决宏观偏析的有效手段。上海大学先进凝固技术中心在科学揭示了脉冲电流细化金属凝固组织的机制和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脉冲磁致振荡凝固均质化原创技术。该技术具有细化和均质化效果显著、操作简便、无污染等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上海大学先进凝固技术中心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脉
会议
本文阐述了高品质钢炼钢—连铸过程的精益制造系统技术架构与内容,将冶炼高品质钢转炉终点的精准控制技术、连铸凝固冷却过程的精益控制技术、炼钢—连铸过程工序运行的协调与控制技术、精细生产计划与调度技术和生产调度模型与工序工艺模型的协同、以及诸项技术与MES 的接口技术进行综合集成,形成以生产工序工艺控制、流程运行协调控制及生产计划与调度协同优化为支撑的系统技术体系与集成解决方案,并在方大特钢进行实施,取
对国内某厂冶炼的SWRCH22A 冷镦钢从精炼到连铸过程钢的洁净度调研发现存在严重的二次氧化,产生大量新的高熔点夹杂物.通过第二阶段现场试验提出在原有保护浇注基础上,在大包至中间包浇注过程中对包盖缝隙处塞石棉、堵包盖口、适当增大吹氩压力以及规范现场操作方面的改进,使得钢液成分(钙含量、镁含量、全铝、酸溶铝)维持在较稳定水平,LF 出站到中间包几乎无吸氮、T.O.降低,夹杂物数量、成分控制合理,说明
应用冶金流程工程学理论,阐述了炼铁-炼钢界面的涵义,并总结了炼铁-炼钢的界面匹配模式的种类。针对“一罐到底”模式的技术特点及铁水罐周转过程的事件进行了解析。最后对“一罐到底”模式在首钢京唐钢厂的应用进行了案例分析,找出现场与理论计算的差距,为企业加强铁水罐周转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会议
介绍了河钢集团宣钢公司转炉炼钢在干法除尘设备下的双渣工艺实践,包括温度控制及头批料加入技术、氧枪枪位控制技术、起枪控制技术、倒渣控制技术、二次下枪技术,采用这些技术后,一次倒渣脱磷率提高到75%,并且实现了干法除尘设备下转炉双渣工艺零泄爆。
本文主要对宣钢150T 转炉冶炼高碳钢终点出钢碳进行研究,分析终点出钢碳含量高低对钢铁料消耗、终点出钢温度、精炼炉电耗、进精炼炉成分命中率以及对转炉炉况维护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最佳的终点出钢碳含量,使之达到生产成本最优。
由于82B 钢要求碳含量较高、硫磷含量较低,生产过程很难控制,在转炉冶炼过程经常出现磷不合格的现像。为此,本文通过对转炉脱磷热力学分析,得出高FeO、高CaO、低温为脱磷的热力学条件,邯钢通过控制废钢和辅料的加入量、加入时间,氧枪位控制,保证炉渣流动性,防止过程返干,延长低温造渣时间,挡渣出钢等操作提高了该钢种磷的命中率。
本文通过以淮钢转炉为基础介绍了洁净钢工艺控制从铁水脱硫、转炉复吹、LF 和RH 精炼,到连铸等工序的生产工艺控制要点,介绍了洁净钢中S、P、N、O 和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技术,为洁净钢的生产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本文介绍了高等级中厚板硫含量控制,实现了[S]≤0.0015%超低硫类中厚板生产.冶炼过程硫含量控制:喷吹颗粒镁进行铁水深脱硫预处理,脱后的硫含量为0.0045%,进行扒渣操作,扒渣率要求80%~90%;转炉采用优质废钢和辅料抑制回硫,回硫量控制在0.0015%以内;LF 炉控制钢水温度、钢液氧化性、炉渣成分和底吹,精炼结束钢中平均硫含量0.0008%,脱硫率可以达到85.96%;RH 和连铸过程
通过对首钢京唐公司全三脱冶炼工艺中300t 脱磷转炉现状展开研究,分别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分析了脱磷转炉冶炼过程中,控制渣中氧化铁含量对快速形成脱磷渣和提高终点钢渣磷分配比的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工艺条件下,吹炼前中期采取大流量高枪位顶吹和小流量底吹,吹炼后期采取小流量低枪位顶吹和大流量底吹,能有效控制渣中FeO含量,对半钢的保碳去磷效果明显.能将脱磷炉脱磷率稳定控制在75%左右,半钢碳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