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SVF局部移植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

来源 :首届全国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大会暨国际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兔耳瘢痕形成早期瘢痕内局部移植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将自体脂肪基质血管成分用于人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防治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 新西兰白兔24只,按图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模型组3组,每组8只,于各组兔左耳腹侧以设计直径1cm的圆形术区,每耳4术区,制作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每组32个创面.于创面上皮化后(术后25天,即瘢痕增生早期),实验组取含有CM-Dil标记的自体SVF(含有核细胞数约1×106/mL)0.2ml培养基环形注射于瘢痕模型的软骨上层,对照组取培养基0.2ml同法注射.实验组、对照组每5天各重复上述方法一次,共重复3次,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于重复3次后的第5天(术后40天),分别切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及模型组瘢痕组织标本.记录增生性瘢痕的大体外观,HE及VG染色观察其组织结构变化,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CM-Dil标记的SVF内有核细胞成分在组织的分布及存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TGF-β1、Smad3、Samd7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各组瘢痕组织中TGF-β1和Smad3、Samd7mRNA水平变化.结果 模型建立后创面逐渐结痂覆盖,约14天左右痂皮开始逐渐脱落,创面见上皮化,术后20±2天创面完全上皮化,此后瘢痕逐渐开始增生.模型建立40天,对照组及模型组瘢痕组织仍维持明显的增生状态,实验组瘢痕的厚度明显变平,质地稍变软、色泽变淡.与对照组及模型组比较,HE、VG染色显示实验组角质形成细胞的层数明显增多,真皮呈现有乳头层样结构,胶原排列较对照组规则,胶原之间的间隙增大,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数量减少.对照组及模型组瘢痕组织内可见大量聚集的成纤维细胞及胶原,胶原纤维排列紧密、紊乱或成旋涡状.实验组TGF-β1、Smad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Smad7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对照组与模型组TGF-β1、Smad3、Smad7 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兔自体SVF在兔耳创面上皮化完成后瘢痕内局部移植后能存活并能抑制兔耳瘢痕的增生,提高创面愈合质量.2、兔自体SVF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与其调控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干细胞活性因子鞘内注射治疗新生儿中-重度/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可行性.对象及方法 参考2005年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2006年中国亚低温多
会议
会议
  目的:利用microRNA新技术,寻找MSCs分化为汗腺样细胞过程中的关键microRNA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并验证microRNA细胞生物功能.方法:采用1 μg/ml EDA-A1、50 ng/ml EGF以
会议
会议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MSCs)和其来源的汗腺样细胞进行microRNAs差异表达谱分析,寻找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样细胞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胚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s)对20-30岁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功能和表型的调节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表皮KCs和成纤维细胞,体外应用Transwell系统观察胚胎表皮K
会议
  目的:研究羊膜联合水凝胶及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对大鼠腓总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机械分离和二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hAMSCs,观察细胞形态与生长,流式细胞术鉴
会议
  目的:人白介素37b (hIL-37b)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炎症性肠病具有缓解作用并且是理性的外源基因表达载体.本研究的目标是观察hIL-37b基因修饰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