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边缘美姑-绥江剖面深部电性结构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1a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重点是青藏高原东边缘附近的地震活动构造区的断裂(带)和它们的深部状况,研究区位于川滇边界活动带,东部地震发生的次数比较多,震级也较大,此地震多发区即为马边地震带.由于马边地震带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与我国其他强震带相比,对它的了解是不充分的.本研究布设了近东西向、长约135km的美姑—绥江大地电磁剖面,为使观测资料对活动断裂带附近的地质结构有较好的约束,平均测点间距约为1.5km.根据剖面二维反演的电性结构,可将整条剖面自西向东分为两段,西段属于大凉山地块,东段属于华南地块,两段分界线与大凉山地块和华南地块之间的马边断裂带对应。总体来看,西段电阻率较小,东段电阻率稍大。西段地壳电性结构由三层组成,深度20km以上的上地壳总体高阻,深度20-40km中、下地壳低阻,深度40km以深电阻率又有增大。西段中下地壳的低阻层有向东运动趋势,由于受到华南地块的阻挡而变成仰冲,两个仰冲地段分别是西河-美姑断裂和马边断裂带,其中西河-美姑断裂将大凉山地块的上地壳高阻层切断为两部分。西段根据深部电性结果可分为两个亚段,以大凉山断裂带为界,大凉山断裂带以西为康滇地轴,以东为凉山陷褶束。凉山陷褶束上地壳电阻率较高的,区域东部的测点深度0-5km结构比较复杂,其反演拟合误差在整条剖面中也是最大的,各测点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形态的差异也比较大。上地壳高阻带的下界面深度表现为西深东浅的向西倾的趋势。最浅处约10km,最深处达25km。峨边断裂位于高阻带区域内,两侧的电阻率有差异,但并非特别明显。剖面东段位于马边-盐津断裂带内,该段浅部存在明显的低阻区,低阻区下界面西部浅中部深东部稍有减小,呈“簸箕”状,其底界面深度可能在15-20km之间。该低阻区的平面位置和深度正好与马边地震带地震发生的位置和深度相对应,其可能是造成地震多发的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EGOPS软件模拟了存在大气多路径条件下无线电信号在大气中的传播过程。在低对流层,信号的振幅发生剧烈振荡(在掩星的最后10秒左右)。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发现:同一时刻出现了多个局部极大谱峰,这意味着在同一时刻,多个信号同时到达接收机,即发生了大气多路径。分别用后传播方法和滑动频谱方法对模拟信号进行反演,并将反演结果与真值进行比较。发现:在多路径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后传播方法确实能消弱大气多路径
本文基于SBAS-InSAR技术提取了贡嘎山地区的地壳隆升速率,结果表明,整个贡嘎山地区均处在隆升状态,而贡嘎山主峰处隆升速率最大,相对于荣经县,最大隆升速率约达2mm/a,而周围河谷地带隆起速率相对较小,大约1 mm/a。为分析和解释影响该地区高速隆升的探部动力机理提供参考信息。
就智利大地震来说,在震中附近的康塞普西翁市设有智利与德国合作的SLR观测站,初步分析表明,利用这两个SLR站观测卫星解算的仪器坐标计算的到两站的距离,在智利大地震前其变化范围一般不超过0.1 m,大地震使得SLR-7405站的位置发生了较大位移,两站距离的变化量增大到约2.3m。
由于掩星观测得到的数据并不是球对称的,所以传统的球对称假设下的Abel变换反演法就存在误差,为了减小这种误差,就需要将数据修正到球对称条件下,然后再利用传统的Abel变换反演法来反演,这样就能够较好地反演出电离层电子密度。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反演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减小反演误差,使反演结果更精确。
目前对甘孜-玉树断裂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分歧,但综合前人结果和利用GPS数据得到的各断裂现今错动速率,仍能获得甘孜-玉树-鲜水河断裂带分段活动的大致特征,即断裂左旋走滑速率由东向西逐段减小。甘孜-玉树断裂则在两者之间起形变转换作用,左旋走滑速率相对鲜水河断裂有所降低,部分地壳缩短通过断裂的逆冲活动吸收。由此可见,甘孜-玉树断裂带对于认识整个青藏高原的变形发展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首先系统分析了介质的横向差异对不同类型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的影响,并计算并分析了龙门山断裂两侧介质的物性差异对汶川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电法测井在复杂条件下(如井间测量、井眼的影响、倾斜井情形、地形起伏等)的三维有限元模拟,针对测井正演模拟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网格化方式,利用结构化网格技术或非结构化网格技术将计算区域离散成四面体或平行五面体单元;对任意四面体单元和平行五面体单元进行单元分析,利用仿射坐标变换将全局坐标映射到局部坐标,给出了平行五面体单元精确的单元积分公式;对离散后形成的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
物理模拟的初步结果表明,改进的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可以为电磁信号传播特征的研究提供一种途径,并可能为电磁观测资料的解释提供室内实验的依据。但在模拟实验中也面临部分具体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物理模拟本身要求满足相似性原理以保证模拟结果的有效性,目前采用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效率仅在较高频率的电磁信号下可基本满足物理模拟有效性的要求,但对实际观测中更令人感兴趣的低频地震电磁信号的模拟研究,要求仪
本文通过计算,结果发现:H2在a,b,c三个不同的方向状态最稳定时的位置分别为(0.75、0.5、0.5) ,(0.5,0.63,0.5)和(O.5,0.5,0.68),带隙分别为0.942eV,1.007eV和0.693eV,体系总能量分别为-7513. 814eV,-7513. 922eV和-7513.560eV,可见H以自由质子的形式存在于镁橄榄石中将会极大的改变其电学性质,这与Wang等认
本研究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技术监测库区水加卸载过程的地下电阻率的变化及与地震事件特征的关系,研究水库地震孕震环境,获得库区深部地下电导率随库水加卸载及渗透过程变化过程.对全部测量数据资料采用Robust方法进行处理,获得了龙滩库区全部观测资料的稳定视电阻率曲线。交必屯测点资料显示,南北和东西方向的视电阻率曲线形态差异较大。该测点位于南北方向偏长的紧靠水库区域山梁的一背斜构造区内。交必屯测点测量结果也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