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初广西特大暴雨过程天气学分析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广西2010年5月31日-6月2日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的事实,主要结论如下:(1)、这次强降水过程主要是由500hPa高原东南部浅槽波动东移,诱发中低层700hPa和850hPa低涡发展,从桂西北进入广西,向东南方向移动影响整个广西;同时,位于河套到华北地区的高压,其底部从海上回流的冷空气,使得中低层在江南北部到华南东部维持偏东气流,与孟湾到中南半岛的西南气流在贵州东部到湖南一带形成稳定的暖式切变,广西受气流波动的影响在中部也存在暖式切变线系统.这些系统的有利配置,加强了广西区域的能量和水汽的聚集,触发了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造成了强降水的发生.当低涡切变位于高原南部小槽槽前时,其呈准静止在桂北到桂中维持12小时,给当地带来了罕见的暴雨灾害(2)、地面风场分析表明,1日02时~11时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在都安~来宾维持,使得对流系统不断发展是造成河池南部、来宾强降水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3)、地面雨带的分布特征,与系统的生消、发展、移动密切相关,广西中北部-东部贺州的强雨带主要发生在31日的20-6月1日11时,桂东南的雨带则主要出现在1日20时-2日08时,特大暴雨中心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其水平尺度小于150km,.来宾特大暴雨是由多个雨团形成的,其不同的时段,降水的类型不同,第一次强降水为暖区暴雨,第二、三次为切变线系统降水.(4)、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分析显示:暴雨主要由MCS的生成发展引发,MCS内部不断激发出多个中γ尺度的对流系统强烈发展,强降水主要发生在云体中部或后部TBB梯度密集处.发展旺盛的对流单体主要在强回波区的南部生成,这些单体的持续强盛,造成了来宾特大暴雨区.雷达VWP资料再现了系统的演变:中层先于高层转为西北风,干冷气流先在中层入侵,然后上传到高层,这与700在贵州诱生低涡南部延伸小槽东移影响广西中西部地区有关.(5)、热力和动力条件诊断分析表明:暴雨中心的垂直环流结构非常深厚,相对涡度柱暴雨发生过程明显抬升,水汽辐合增强,上升运动的加强使低层能量和水汽的往上输送,高层强辐散区的增强,加强产生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
其他文献
在信息技术时代,使用互联网进行学术交流将成为未来学术交流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网络学术交流具有传统学术交流所不具备的优势,但由于现阶段的网络学术交流还存在许多不足,要高效地利用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需要加强观念转变、制度和文化建设、技术手段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创刊于1984年,其依托具有地理特色和科研实力的广州热带气象海洋研究所,1992年更名为(下文简称学报).本刊一直以来以服务气象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师生为宗旨.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02-2009年度得到的主要数据,的被引频次逐年增加,2009年达到963,2008、2009年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的排名进入前500名.从2006年开始影响因子大于1.0,2009年为1.124,而且在中
利用1965~2009年平凉市7县(区)气象资料和2006~2009年平凉市崆峒区乙型脑炎病例、蚊虫密度监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图表分析、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了平凉市2006年罕见高温天气特征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的地理时间分布特征,气象因素与蚊虫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平凉市高温天气出现的范围之大,日数之多,持续高温场次之多,均创下历史同期之最;同年7~8月蚊虫密度明显增多
城市化、城市气候及城市人居环境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在热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南京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指标体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模型并对该市1998-2006 年的协调发展度及其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6 年间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度均为中度协调;但从协调发展亚型来看,2001 年以前一直维持城市化滞后型,但从2001 年开始转为人居环境滞后型。最后对协
本文首先分析了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我市空气质量级别大多数为良或轻度污染,秋季空气质量好于冬季,处于文化区的监测站优于其它测点.其次分析了天气形势、温度和风等几个气象因子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空气污染物浓度高低和地面天气形势关系较为密切,有利于污染扩散类型中可分为冷锋后部型、冷高压前部型和高压型.不利于污染扩散类型包括入海高压后部型、均压型、华北干槽型、鞍形场形和冷锋前部型.温度持续偏高,850百帕图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易暴发流行,近百年来曾多次发生世界大流行,其并发症及间接经济损失仍然是很多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流感是第一个是实行全球监测的呼吸道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流感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发生几率的时间分布却是不均匀的,影响这种"几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就是环境气象要素.本文利用深圳市2003~2007年共5年的逐周流感样病例
利用2001-2008年常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以及2006-2008年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病例资料,对常州地区空气污染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应病例资料分析了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1)常州地区主要污染物为PM10(可吸入颗粒物),其中粒径小于2μm的颗粒,一旦被人体吸入,沉积在支气管和肺泡里,易引起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生;(2)常州空气污染总体呈逐
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通常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现已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目前,酸雨已成为全球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土壤结构,使水生物物种减少,森林、作物枯萎死亡,还严重腐蚀建筑物、文物、金属材料等,对人类身体健康也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景德镇市气象台2006年7月1日开始开展酸雨观测业务。笔者分析了2006年7月1日至2008年7
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登陆广东后滞留粤西地区近50小时,是广东省有热带气旋记录以来最长陆地滞留时间,为粤西大部分地区带来了暴雨以上的强降水.本文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进行数值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模式能够成功模拟出"天鹅"的移动路径、强度和强降水分布,暴雨的中心强度与实况基本一致.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结果对"天鹅"的暴雨降水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改变
利用业务观测资料,分析了登陆台风Bilis(0604)环流中的中尺度活动情况,用同化分析的高分辨日本气象厅谱模式(RSM)资料,采取尺度分离方法,分析了Bilis登陆前后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涡度场的演变,并针对其演变特征作了诊断分析.最后利用高分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和一组试验对Bilis登陆过程中尺度活动演变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台风登陆造成的强降水过程中,中尺度系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