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黏附特性及黏附分子机制的研究

来源 :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k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改良后的间接ELISA技术研究嗜水气单胞菌黏附鳗鲡表皮黏液的黏附特性,并采用转座突变技术研究了嗜水气单胞菌黏附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菌浓度、孵育时间、温度、pH值、阳离子及碳源等因子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黏附均有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转座子标签技术,构建了嗜水气单胞菌黏附特性突变库,并从中筛选到3株成黏附特性突变的菌株。采用Tail-PCR技术获取突变株中转座子插入位点侧翼的序列,结果发现嗜水气单胞菌鞭毛蛋白基因FlgC、FlgN及CobQ/CobB/MinD/ParA蛋白家族基因突变后该菌的黏附能力均显著降低,说明嗜水气单胞菌黏附的分子机制可能与这些基因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草鱼消化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广泛参与消化道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本实验以454焦磷酸测序与DGGE技术为主要手段,用苏丹草对摄食人工饲料的草鱼进行食物诱导,研究
  菌株ZJ-01是从患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腹水中分离出的一株致病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确定其为肺炎克
本文介绍我的母亲许羡苏,自1920年独自赴北京投考女高师,至1930年春离开北京去河北大名教书时期的情况的后半部分。材料来源主要是我母亲的手稿,也引用了一些《鲁迅日记》、
如果以为铅中毒仅仅是铅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那就错了。殊不知,在儿童生活圈子中,随时都有可能接触到铅,倘掉以轻心,孩子那脆弱的身体将被“铅魔”加害,给年轻的父母带来忧伤和
  运用多重PCR技术,对浙江象山黄避岙海区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三种致病弧菌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2012年5月16日至2012年11月20日,每隔20天在特定养殖
会议
  根据香鱼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的rpoD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经反应体系优化后建立了检测香鱼假单胞菌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会议
配纤是光缆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以光缆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为背景, 着重介绍了其中的配纤管理及其相关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同时概要介绍了本企业管 理信息系统。 With
  研究罗非鱼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对探讨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平衡,筛选肠道益生菌、了解其发病原因以及防治等工作有重要意义。运用PCR—DGG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
  Vibrio alginolyticus is an opportunistic pathogen for many aquaculture species and human.To invade in host, V.alginolyticus adhere to the surface, produce e
会议
潞江农场香树队干部谷新春同志家庭农场管有胡椒6.2亩,85年获得丰收,总产5,300斤(黑胡椒1,100斤,其它为白胡椒),平均亩产854.8斤,单株产量5.71斤,创潞江坝高产新记录。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