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共蒸法制备渐变折射率薄膜的误差特性模拟分析

来源 :第五届全国光子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渐变折射率薄膜,又称为非均匀薄膜。利用计算机辅助模拟,讨论了随机误差对双源线性共蒸法制备的多周期分布非均匀薄膜光学特性的影响,模拟分析发现:混合介质膜折射率变化规律产生误差后,其透射光谱将向短波方向漂移,应用范围也将发生变化,与德鲁德变化规律比较,当其对应折射率大于德鲁德变化规律的折射率时,其应用光谱范围变窄,当其对应折射率小于德鲁德变化规律的折射率时,其应用光谱范围变宽;当存在膜层厚度误差或折射率极值误差时,可应用的波段范围光学透射性能变差,直至破坏薄膜的光学性能。
其他文献
在研究化学辅助离子束刻蚀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理想状态下刻蚀光子晶体的最简单的模型,并利用 matlab 软件模拟出来。
本文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光波穿越超声速流场产生的气动光学效应。在FL-22 跨超声速风洞中,马赫数为 2 左右时,针对同一制导弹头半模型,分别采用哈特曼传感器和全息干涉测量方法,进行了穿越流场和侧窗的光波相位畸变测试。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产生的结果进行了客观分析。最后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提出后者更适用于时变场的测量,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时变的气动光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是铝是在酸性电解液中经阳极氧化而得到的一种独特的多孔结构,其孔成纳米级且高度有序。近年来人们普遍利用多孔阳极氧化铝为膜板,制备各种有序纳米结构。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在草酸溶液中制备了铝基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先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形貌,而后做三维荧光谱,得到吸收谱和发射谱,再分别用波长为 248nm 的准分子激光器和波长 355nm 的三倍频 YAG 激光器激发,得到明亮的蓝光光谱如图,
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子编码方法,即采用位相调制技术对光子的偏振态进行调制,从而实现对光子偏振态的编码和解码,这种方法可以随机地制备各种非正交偏振态,同时,也可以随机地产生各种非正交偏振态测量基,对各种非正交偏振态的光子进行检测和解码,并对采用编码方法的四态量子保密通信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理论研究表明:这种编码方法不但可以制备各种非正交偏振态,还可以对光子的位相和偏振态进行精确补偿,有效地降低误码
生产商品化微电子器件的技术目前正逐步走向极限,人们正在探索新的微细加工技术来延长目前器件微型化的趋势。用激光梯度场对原子束进行操纵可实现纳米量级的聚焦,提出用“双曝光”法、线偏振激光梯度场操纵原子和在沉积过程中移动基底等制作周期小于光波长一半的纳米结构的方法。
通过计算微环谐振器的输入/输出波导与光纤耦合时的损失,给出了耦合损失与输入/输出波导的光斑半径(尺寸)的关系;当采用大光斑尺寸的波导时,可以减少这种耦合损失。通过分析,设计了一种Horn结构来减少输入/输出波导与光纤耦合时的损失。
本文对网状结构微环谐振波分复用器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其信道光学传递函数的通用公式。在中心工作波长约 1.550918 μm、波长间隔 1.6nm 的情况下,对1×8 信道网状结构微环谐振波分复用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引进相邻微环谐振级数差 ?m = 2,使得相邻微环半径差从 50nm 上升到 337nm。计算结果表明,该器件具有以下优良的性能:自由光谱区约为 14.9 nm,振幅耦合比为
本文报道了利用金作为阳极,半透明的氟化锂/铝/银作为阴极,铜酞菁(CuPc)作为缓冲层的硅基面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如下:Si/SiO2/Au/CuPc/NPB/Alq3/LiF/Al/Ag。当 CuPc的厚度为 10nm 时,器件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与没有 CuPc 的器件相比,器件的启动电压由 9V(亮度为 0.49cd/m2)降低到 7V(亮度为 9.31cd/m2),器件的最大效率
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二维方阵光子晶体中一维和二维Fabry-Pérot(FP)腔的透射特性。当腔内填充线性介质时,分析了一维 FP 腔的模数与腔长之间的关系,得出腔的有效长度的近似表达式及其作为多模滤波器的透射频谱;以及二维 FP 腔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透射频谱的特性。当腔内填充三阶非线性 Kerr 介质时,发现一维腔和二维腔的两个正交方向均可以实现多模的自泵浦光学双稳态开关。
本文利用蓝光材料 ADN (9,10-di-(2-naphthyl)anthracene)和黄光材料红荧烯(rubrene:5,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并附加空穴、电子传输层等制作出多层薄层结构的白光二极管 。 器 件 结 构 为 : ITO/m-MTDATA(45nm)/NPB(5nm)/ADN(d1)/rubrene(0.1nm)/Alq3(50-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