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洪泽凹陷烃源岩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269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松辽、渤海湾盆地等富油盆地,苏北盆地属于典型的贫油凹陷,以小、碎、贫、散为特色。位于苏北盆地西缘的洪泽凹陷,烃源岩层位少、厚度薄、有机质丰度低、成熟度低,贫油特征更突出。如何在贫油凹陷中进行有效的油气勘探,已成为一大难题。本文试图从烃源岩研究角度出发,提出洪泽凹陷油气勘探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GMS5/VISSR长波红外(10.5~11.5μm)和水汽通道(6.5~7.Oμm)探测原理的差异,结合红外阈值法和区域平滑滤波技术提取“高、厚、密”强对流云,分析了东亚及周边地区强对流云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规律。本文所研究的东亚及周边地区几个子地区强对流云与对流层顶季节变化位相基本保持同步,2000年对流层顶温度比强对流云云顶温度平均低9.42℃。强对流云的发展受对流层顶制约作用
在通讯系统的基础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建设综合观测资料监视和显示平台.WebGIS是一种有效的、面向络的地理信息发布平台,本系统在WebGIS基础上,直观地监视、显示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等综合观测观测资料的到达信息(传输时效、传输质量)和要素信息。本文对综合观测数据的显示、基础地理数据和业务数据融合以及动态投影定位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本文对1961~2002年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36个地面观测站的年、月降水资料序列作均一性检验和订正试验,以期探讨中国年、月降水气候观测序列的均一化方法和思路。本文首先从与待检台站序列相关性较好、台站距离较近的台站中选取了若干站点作为待检台站的参考台站建立参考序列,采用传统的标准正态检验(SNHT)方法,对所研究的地区年降水的均一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该地区降水序列中存在非均一性的现象。考虑到
松辽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相含油气盆地,其白垩系嫩江组一、二段是该地区最主要的优质烃源岩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松科一井嫩江组一、二段岩芯样品岩石热解参数及分子标志物的分析来确定其有机质来源、丰度、生烃潜力及水体沉积环境条件,分析水体氧化还原条件与烃源岩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海侵对于古湖泊初级生产力及有机质保存条件的影响。
烃源岩的排烃作用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其排烃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等因素,除此之外,还受到压实作用、热力增压作用、粘土矿物脱水作用、断层活动等多种外部因素影响。本研究利用烃源岩岩石热解分析结果进行了排烃系数的计算,分别采用原始生烃潜量恢复以及产率指数随深度变化规律两种方法,定量研究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主力烃源岩的排烃能力。
河套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中新生代以来的断陷盆地,由三隆四坳七个构造单元组成,其中呼和坳陷和临河坳陷分布而积相对较大,勘探程度也较高。这一区域暗色泥岩沉积厚度大,有机物质保存良好,地层埋藏深度适中,岩石结构疏松,是生物气源岩的有利发育区带。本文研究了生物气源岩沉积的地质,并就生物气源岩有机地化特征进行分析。
众所周知,地质体中的烃类矿藏,是生物有机质在经历不同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地球化学作用后形成的。本研究进行显微组分生烃贡献的量化描述,不仅可以建立生烃组分与产物的量化关系,摸清不同组分对生烃贡献的大小,完善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而且利于认识烃源有机质的生烃机理和生烃演化模式,为油气成因理论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马西洼槽位于饶阳凹陷东北部,主要发育两套烃源层,即沙一下亚段和沙三段,沙一下亚段生油条件优于沙三段。本文就饶阳凹陷马西洼槽烃源层的原油类型及特征进行介绍,洼槽东侧断层上升盘和任丘潜山北山头原油植烷优势不明显,属于正常原油,而分布在洼槽南端和西侧的原油一般都有很强的植烷优势,属于未熟-低熟油。
鄂尔多斯盆地处于华北陆块西缘,从晚古生代石炭纪本溪期开始持续下沉,中生代早期由于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对接,华北陆块形成差异性沉降,早白垩纪之后,盆地整体抬升。盆地下二叠统太原组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指数-Ro值在平面上由南向北有规律地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急剧增大是短时间热事件影响的结果。
华北东部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由于经历多期构造沉降-抬升作用的影响,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其形态、大小及生烃演化是不断演变的,其生烃评价应该以蕴含于构造单元内的成油气的地质体为单元,从生烃能力、空间展布及不同时期的生烃演化过程等四维时空的观念进行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