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矿集区金子圩铜钼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48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子圩铜钼矿床是近年来在铜陵矿集区新发现的一个小型矿床,该矿床位于铜陵矿集区东北部的沙滩脚矿田内,目前仍处于普查阶段,研究工作非常薄弱.本文通过较为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相学工作,初步确定了金子圩矿床的成因类型,划分了该矿床的成矿阶段,进而开展了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初步探讨了金子圩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
其他文献
与古CH4渗漏相关的冷泉碳酸盐岩广泛分布于新元古代和晚古生代以来(特别是石炭纪以来)的沉积地层中,但分布于沉积矿床中的冷泉碳酸盐岩却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发现于贵州紫云泥盆系重晶石矿床中的球状、椭球状灰岩进行地野外观察,并结合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和C-O同位素研究,探讨并揭示了灰岩的成因和形成环境,以及与古CH4渗漏事件之间的关系.
沥青与系列铜矿物均产出在上二叠统玄武岩组(P2β)中,其下伏地层为下二叠统(P1)碳酸盐岩,两者之间呈假整合接触.据资料玄武岩组(P2β)厚度在1000m以上,有4个喷发旋回,每个旋回从低部到顶部其岩石的结构构造从致密状→斑状→气孔状或杏仁状呈韵律变化,沥青与系列铜矿物发育在顶部的杏仁状玄武岩中.下二叠统(P1)碳酸盐岩主要为红藻亮晶灰岩、有孔虫灰岩与泥晶灰岩、介屑泥晶灰岩和骨屑泥晶灰岩.
大兴安岭南段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同时也是中国有色金属的勘查重点地区.该区晚中生代-早新生代发育大规模岩浆活动.众多学者已经意识到岩浆活动与锡多金属成矿存在的密切的联系,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和认识.
大坪金矿是位于云南省西南哀牢山金多金属成矿带的大型金矿床.该成矿带是三江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江地区是中国金属资源最多产的潜在地区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前人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坪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化作用、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等方面.
洛南地区栾川钼钨铅锌矿集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上,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新太古代、中元古代早期及中生代.经过长期的开采利用,栾川矿集区浅部矿床已经充分开发,当下黄背岭-中鱼库多金属矿矿区是栾川矿集区的重点找矿区域.根据栾川地区已有的勘探线、钻孔等地质资料利用Micromine软件建立该区三维地质模型,并从中将黄背岭-中鱼库多金属矿集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切割出来.
矿体产于燕山期岩体与板溪群浅变质岩系内外接触带,主要矿体为4W、6W、7W、8W、9W,均产于内接触带300m范围内,长度大于1200m,宽2-20m,产状倾向南南西,倾角56°-63°。900m标高以上以白钨矿化为主,不均匀地分布黄铜矿化、锡矿化、辉钼矿化,局部黄铜矿富集成单一矿体。840m标高以下辉钼矿化显著增强,PD787坑道中可见单颗锡石粒径大者达4-6mm。4W-9W矿体间为较连续的矿化
岩湾金矿是产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碎屑岩系的与脆-韧性剪切带有关的热液脉状金矿床。金质矿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围岩,硫源主要来自下地壳或地慢,金矿成矿溶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通过陡倾深大断裂带到成矿热液中,热源来自变质和构造运动,属于中低温热液脉状金矿床。成矿时代从雪峰期至燕山期地壳长期活动演化的产物,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期(166.4±25.7Ma).
井冲铜钴多金属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气液两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2种,且以前者为主。成矿流体呈现出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特征。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温度逐渐降低,而成矿流体的盐度并未出现大的变化。成矿流体温度的降低可能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因素。
中国西南天山寻找金矿的潜力巨大,但自特大型萨瓦亚尔顿金矿发现之后,在该区一直没有较大突破,导致中国许多学者形成一种“大矿不过国界”的观点。阿沙哇义金矿的发现,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西南天山寻找金矿的地质工作,详细研究该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形成条件等,并与萨瓦亚尔顿金矿对比研究,力争扩大阿沙哇义金矿资源量,试图寻找中国西南天山金成矿的有利靶区。
大兴安岭南段发育大量铅锌银矿床,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之乡.上世纪80年代,地矿、有色部门曾开展过大量针对钨、锡的找矿勘查,但效果不尽理想.自上世纪末以来,从大兴安岭西坡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的发现开始,锡矿、铅锌银矿勘查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如白音查干锡多金属矿、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双尖子山银矿等,显示出良好的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