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深度瘢痕疙瘩组织的病理学特点

来源 :2015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暨第五届中国(福州)ISAPS美容整形外科高级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细胞和胶原构成在不同层次瘢痕疙瘩组织内的变化。研究方法:手术中切取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常规的HE染色。为了观察胶原纤维组成,对标本进行了天狼猩红染色。另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不同层次瘢痕疙瘩组织内的浸润情况。
其他文献
目录精准医疗NGS临床应用现状安诺优达白血病基因检测产品一、精准医疗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基因组测序&医学技术生物信息&大数据科学病因&治疗靶点FDA积极响应,推进下—代测序技术(NGS)迅速转化为临床应用;DNA sequencing of a cytogenetically normal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gen
会议
一.遗传性药物基因差异二.肿瘤药物基因突变三.治疗药物监测(TDM)四.GDSC数据库带给我们的启示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差异可以到达300倍!个体用药基因的差异-遗传性基因检测对肿瘤用药的指导意义
会议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皮耐克)联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烧伤瘢痕切除后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6月-2014年9月采用人工真皮(皮耐克)联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烧伤瘢痕切除后皮肤缺损创面16例(治疗组),并从同期采用单纯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的烧伤瘢痕切除后皮肤缺损患者中,随机抽取1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评估供皮区愈合时间,治疗6个月后植皮区存活皮片色泽及质地.结果:治疗组移植皮片的色泽和质地明显优于对
会议
目的 评价颊脂垫在面颊部瘢痕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8例面颊部瘢痕切除后,应用向侧颊脂垫修复重建表情肌功能,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颊脂垫完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表情肌活动时面部表现自然,未出现疤痕性凹陷,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颊脂垫是面颊部瘢痕修复较为理想的选择,为面颊部外伤后遗留的瘢痕患者的表情重建提供了一个损伤小、效果好的修复术式。
会议
目的:探讨W改型联合A型肉毒毒泰联合治疗面部瘢痕的效果。方法: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共纳入面部瘢痕患者21例,进行联合治疗,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成功随访的20例患者中,瘢痕改型效果满意;实验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且实验组的VAS评分9分以上者占90%。结论:W成形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瘢痕,效
会议
目的:寻求男童会阴部深度烧伤后不同阶段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烧伤后尽早行肛周区、耻骨联合区、大腿内侧区等分区切削痂自体皮移植术,阴囊后期行肉芽创面植皮术,创面愈合后长期穿戴压力短裤,晚间趁孩子入眠后被动穿戴支具裤,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给予会阴部瘢痕松解并行皮瓣或自体皮移植术。供皮区选择后躯重复供皮法,即在后躯中厚供皮区将异体真皮支架覆盖供区创面,其上再移植自体头皮,形成"在体构筑复合皮"反复取用。对于
会议
目的 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是目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既往治疗办法主要包括激素注射,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埋置扩张器,机械磨削,显微外科治疗等,微等离子束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治疗办法,本文章拟在初步探讨微等离子束结合正电子照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实际效果。方法 总结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病理性瘢痕患者50例(增生性瘢痕30例,瘢痕疙瘩20例),完善患者信息表,采用微等离子束技术进行功率为80W-1
会议
目的:通过体外对SD大鼠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 SCs)及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检测两种细胞间Ephrin/Eph-Sox2-N-cadherin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及其介导的SCs成簇群效应,观察两种细胞联合移植对皮瓣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1)用酶消化法分离提取SD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2)采用胰酶/胶原酶消化法从新生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和臂丛神经分离提取SCs,接种培
会议
目的 探讨兔自体ADSCs对瘢痕塑形早期上皮-间质交叉对话及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鉴定兔自体ADSCs,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于创面上皮化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24个创面.实验组予CM-Dil标记的自体ADSCs(5×106/ml)0.1ml环形注射于模型软骨上层,同法对照组予PBS缓冲液0.1ml注射,每5天注射一次,共3次,模型组不予干预.肉眼观察各组瘢痕的外观,术后40天切取各组
会议
目的 探讨在兔耳瘢痕形成早期局部移植自体SVFs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新西兰白兔24只,按图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模型组3组,于各组兔左耳腹侧制作4个增生性瘢痕模型,每组32个创面.创面上皮化后,实验组用含有CM-Dil标记的自体SVFs 0.2ml瘢痕内注射移植,对照组取培养基0.2ml同法注射.实验组、对照组每5天各重复注射一次共3次,模型组不处理.肉眼各组瘢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