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源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unch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排放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评估各种因素在破排放中的贡蚨程度对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因素,促进破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计算了我国不同分类情境下的破排放量,并将排放影响分为不同板块,利用LM-m分解模型,以3大源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板块的排放贡献和影响因素.源分解模型说明源结构板块和生活板块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造成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源结构 调整对排放强度影响很小,节板块对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此外,无论我国源消費增长还是滑坡,均都是 源于工业部门源消費的起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均耗的变化.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业化尚未完成的中国,人均耗以及由此带来的碳排放在短时期内都会有所增加,但幅度会趋于平稳.
其他文献
基于2000-2010年人均GDP均值,运用聚类分析法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市分为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三类,分别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发达地区而言,笫二、三产业的发展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笫一产业与经济增长负相关;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三次产业发展均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各地市之间存在差异.
在收集整理2000-2011年间我国79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和工业产业分行业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样本地区工业产业集聚度HHI指数随人均GDP升高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工业产业集聚度随人均GDP升高而下降.在分组分析中,按照经济区域分组,除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外,环渤海、长三角、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工业产业集聚度随人均GDP升高而降低;按城市功能分组,非省会地区产业集聚度随人均GDP的升高而上升
本文选择了地区创新能力强的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行为数据层面考察了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的真实机理.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DEA模型)测算了江苏省1999-2009年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发现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创新贡蚨最大.进-步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机构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对创新成效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政府资金,由于事后监督管理不严,对创新能力提升产
高新技术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力量,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技术领域的主要创新主体.文章以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样本,采用单-指标描述统计分析和DEA效率评价模型,对不同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缋效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技术领域的创新缋效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了引致不同技术领域创新缋效差异的因素,发现劳动者报酬、科研人员数量和具有博士学历职工数是影响不同技术领域创新
在分析目前创新方法集成的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建立了基于创新原理、创新思维原理、创新方法应用特征参数维度的的创新方法集成概念模型,并基于WSR理论论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最后探讨了该概念模型的实现方法,为其应用与实践提供了路径支撑.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消防工作管理遇到了更多难题,仅仅依靠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促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文章从消防社会化工作的三个方面:政府管理层、消防中介组织以及公众科普教育分别调研了我国现状,并结合我国城市的情况,提出促进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对策建议.
能源、环境、气候变化是世界永恒的主题,能源环境领域的政产学媒联动机制一直是中国和世界各国政界、产业界、学术界、媒体界和其他各界关注和推动的重要议题.依据2008-2013年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经验教训,通过对其起步、发展和前景的分析和反思,首次提出"十二五"期间实施中国能源环境"百千万万"活动的战略构想,提出要以建构政产学媒联动机制推动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包括联合建立管理
"直管模式"是武汉市笫五医院对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方式的成功探索.在总结"直管模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功背后的运行机理,揭示其优于其它模式的根本原因.研究表明:"直管模式" 成功的直接原因是利益共同体的打造,而根本原因是基于利益协同的新秩序的形成;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配 置状况是利益协同的决定因素;提供者、需求者、支付者三方有着不同的利益关注点;构建基于系统性利益协同的新秩序,是我
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推崇.论文搜集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2000-2010年科技创新指标数据,提出研究假设,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该省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最后,论文针对检验结论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阐述强化企业创新意识,追踪当代技术创新的新动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追求创新的实际绩效,建立研发、制造、营销相融合的企业新模式,通过多层次创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塑造企业创新文化,激发企业人才的潜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