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长期全面改革方案的框架性意见

来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订中长期全面改革方案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四点框架性意见.简单说,十二个字:"中长期、大视野、攻重点、说新话."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订的中长期改革方案,应该比前三个经济改革的决定,更带有战略性和历史性,社会改革要围绕“社会共生”和社会组织创新,5个重点:一是收入分配改革;二是户籍制度改革;三是事业单位改革;四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建;五是社会组织改革。政治改革要围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突出4个重点:一是政府自身体制改革(可从改革审批制度切入);二是官员及亲属的财产公开制度和子女留学返国制度;三是以独立公正为旗帜的司法体制改革;四是有关党内民主化改革等。
其他文献
论述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防空兵如何在高寒地区机动作战.详细介绍了当前防空兵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机动作战中应采取的原则、在实际环境中如何有效进行机动作战以及不同的作战阶段所应把握的特点规律的注意事项.笔者认为,各级指挥员要根据敌情、任务和机动方式,运用多种机动方法,灵活组织部队机动,达到隐蔽、快速机动的目的。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防空兵实施机动的方法主要有集中机动、分散机动、跃进式机动。根据对防空兵作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汲取,既是地方政府一种制度外负债融资行为,也是地方政府资本型公共产品供给事权的职责与权限的边界问题.当前中国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的隐性负债行为扩张积聚系统风险,政府融资低效产生结构风险亟待规制.因此依据事权与财权匹配理论,基于资本型公共产品的分类,建立对地方政府的行政规制和对融资平台的市场规制,提出地方政府负债风险的短期清理、分离和长期疏导、规范策略:在对融资平台的规制中,需分
财税政策不仅是以为国聚财、理财为目的,更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当前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是要找准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口,推动涉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公平收入分配的综合性改革.本文综述了对征收房产税持不同意见的主要理由,并针对这些疑虑逐一进行了正面回应.文章认为,推进房产税改革,是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调节工具,是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增加地方政府税源的重要财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矿产资源型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应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利益和综合利益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本文通过对资源价值和价值实现的再认识,结合现行资源税费政策,在"营改增"逐步推进、地方税收减少的大背景下,提出调整资源税费政策的建议.运用资源税费政策,全面反映矿产资源价值,提高资源开采环节的税费负担,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并为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生态治理和恢复
中国税收立法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一般不具有税种的开征权和税率的决定权,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所形成的特定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间可能展开事实上的税收竞争.本文采集各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来考察中国各省份宏观税负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拟合一个税收竞争反应函数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在总体评估的基础上,以1994年分税制改革为界对回归方程进行分段估计.经验证据表明,中国省际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策略在同一年度
本文通过回归分析确定生计费用扣除标准,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进行设计,并举例测算了家庭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得出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费用扣除制度可以减轻纳税人税负、实现税收公平的基本结论,在此基础上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中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更加科学、合理.
本文探讨税收意识与税收遵从的现实内涵,从征税、纳税、用税视角分析税收意识对税收遵从的影响,认为税收意识的觉醒要通过重塑征税目的意识与征税规范意识、政府职能转型、法制建设、公共产品服务、公平正义及民主监督等途径实现,并对提升税收遵从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增长伴随着结构失衡已成为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一个特征事实.结构失衡业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一大困境,思考其成因与转型意义重大.本文认为这是政府主导经济增长方式的阿基里斯之踵.由于政府支出具有外部性,资本或劳动的边际收益不会递减,从而政府主导的经济也能够使经济体得以内生增长.倘若政府实施平等政策,经济结构不会失衡,但为了获得更高的总量增长,政府会对不同部门实施倾斜的税赋和支出——正是这种为增长而实施的政
本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研究对象,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所谓“计划经济”,其实就是一种“无限政府经济”,即政府在其中扮演无限角色、包揽无限事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失败在于“无限政府”,提出了进一步大力清理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存量,同时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严控行政审批事项增量,宏观调控中行政手段运用也应有限度,任何级别的政府机构及领导都不能随意动用行政手段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三者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文献回顾,基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理论构念建立了三者的测度量表,利用中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合成了"三化"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对"三化"互动关系作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工业化能够引起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可以大致被看作是城镇化和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