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管理现状分析

来源 :第一届全国鲆鲽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hem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水产品安全与质量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的发展。本文概括了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基础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关的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状况。
其他文献
为完善大菱鲆营养素需要量的数据库,开发大菱鲆全价配合饲料提供数据参考,本文开展了四个实验,分别对大菱鲆两种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精氨酸),两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的营养生理及需要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本试验以星斑川鲽幼鱼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胆碱,以探讨饲料中不同胆碱水平对其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星斑川鲽配合饲料的科学配制提供理论依据。
2004年5月至2005年9月间,先后对潍坊、烟台、威海和青岛等沿海区域养殖的大菱鲆自然发生的6宗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病原分离鉴定和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迟钝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大菱鲆爱德华氏菌病的致病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大菱鲆爱德华氏菌病的致病菌。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病具有急性和慢
大菱鲆育苗期常发生黑瘦症,导致幼体变态率降低,死亡率在80%以上。从患黑瘦症的大菱鲆幼体内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株,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大菱鲆致病菌,并经过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组织病理学显示:发病幼体的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及脑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组织破坏。用煎煮法提取11种常用中草药成分,测定中草药对该致病菌的杀菌效果。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鲆鲽类养殖过程常见的盾纤毛虫病、刺激隐核虫病、鞭毛虫病、车轮虫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主要包括流行特征、发病症状、致病原、危害程度及防治方法等方面,以期对我国鲆鲽类健康养殖以及寄生性疾病防控提供指导和参考。
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对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弧菌、链球菌、黄杆菌、爱德华氏菌等水生动物的病原菌都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而且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作用迅速、及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生产中。本研究在水温16℃条件下,以20mg·kg-1的剂量分别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口服三种形式对健康大菱鲆给予恩诺沙星后,分别于给药后5
本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在鲆鲽类亲鱼培育、高密度养殖、苗种中间培育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可提高大菱鲆苗种中间培育生产效率、降低升温能耗,可保障大菱鲆亲鱼隔离病害污染、保障所繁育后代的不携带特定病原,可大幅降低大菱鲆养殖阶段对地下海水的消耗,从而为大菱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针对常用溶氧装置增氧能力试验操作随意性和试验误差较大的缺点,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歇非稳态法的试验方法.从所需设施、设备,试验过程和计算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说明.采用该方法对DP18-Y型多腔喷淋式气液混合装置进行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方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在气液比G/L 1∶100和1.5∶100两种条件下,实验系统稳定运行约3-4小时,池内的平均溶解氧达到17-18mg/L(
本实验在封闭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了大菱鲆幼鱼养殖密度对其生长、饵料系数及免疫机能的影响.设计了4组不同养殖密度,每个密度组设三个重复组,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0.66、1.26、2.56、4.00kg/m2,研究结束时养殖密度分别为4.67、7.25、14.16、17,77 kg/m2.结果表明,在同等实验条件下,大菱鲆生长与密度呈负相关.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由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了网箱养殖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成鱼肌肉中的蛋白质、脂肪、水分、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等的含量,分析了其营养成分,并与野生褐牙鲆和工厂化养殖褐牙鲆进行了质量对比分析,旨在为褐牙鲆网箱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