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褐化是枇杷离体培养的严重障碍,是离体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十年生大五星枇杷树的幼嫩叶片为试材,对叶柄及叶脉离体培养中抗褐化方法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热激处理以45℃、4min抗褐化效果最佳;防褐化物质以PVP效果最佳,Vc次之,AC最差,高浓度的AC甚至能促进褐化;蔗糖随着浓度增加褐化率升高,但是过低浓度的蔗糖会由于碳源缺乏而影响愈伤组织生长,以25g/L为宜,琼脂以7.5g/L、PH
【机 构】
: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成都6111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化是枇杷离体培养的严重障碍,是离体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十年生大五星枇杷树的幼嫩叶片为试材,对叶柄及叶脉离体培养中抗褐化方法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热激处理以45℃、4min抗褐化效果最佳;防褐化物质以PVP效果最佳,Vc次之,AC最差,高浓度的AC甚至能促进褐化;蔗糖随着浓度增加褐化率升高,但是过低浓度的蔗糖会由于碳源缺乏而影响愈伤组织生长,以25g/L为宜,琼脂以7.5g/L、PH为5.8抗褐化效果最为理想;培养条件以暗培养2w,5d转瓶一次,20℃低温培养褐化率最低,抗褐化最为理想.
其他文献
类胡萝卜素是植物重要色素,不仅参与光合作用、激素代谢与胁迫响应,果实中的类胡萝卜、索还决定果实色泽,并影响果实对人体的保健价值.类胡萝卜素分子富含双键,是活性氧的作用位点,因而产生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同时,部分类胡萝卜素分子具VA骨架,可在人体内转化为VA,起着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眼睛健康和免疫力等作用.β-胡萝卜素是最高效的VA原类胡萝卜素,是α-胡萝卜素和β-隐黄质的2倍.然而,多数成熟果实中β-
枇杷灰斑病是目前枇杷生产中面临的最普遍、最广泛的病害之一。不仅大幅降低枇杷座果率也影响枇杷的内有及外在品质。本研究采用连续两年对94份枇杷灰斑病田间病情指数的调查,结合室内接种枇杷灰斑病强致病菌的发病情况对不同品系枇杷抗灰斑病水平进行评级分级。筛选并确立了枇杷抗灰斑病能力水平的评价方法,即田间评价采用病情指数算法分级法,室内评价可选用病斑直径聚类分级和病情指数计算分级两种方法。综合分析发现,抗性一
贵妃枇杷是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白肉枇杷新品种,利用其新鲜花序,经高压蒸汽烘干—花梗分离—筛选分级—色差精选—挤压破碎—烘干提香—自动包装等工艺,研制出观音型枇杷花茶,汤色纯正,枇杷花香明显.枇杷花茶热水提取后浓缩至0.4g/ml,按10g/kg剂量口服给药24小时后未观察到动物出现抽搐、麻痹等肌肉活动异常,对外界反应正常;未见瞳孔放大或缩小;无流涎、流泪等现象;粪便颜色呈暗红色,无稀便、便秘、浓血
[目的与意义]Aux/IAA家族基因是最先被分离出来的被生长素快速诱导的基因家族,其家族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生长素相关基因,在生长素的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枇杷三倍体中克隆Aux/IAA家族基因,结合基因表达特性分析,是开展三倍体枇杷果实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的重要支撑。
开花是高等植物生命过程中的重要生理过程,是植物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的标志,也是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是蔷薇科枇杷属植物,为原产我国的亚热带常绿果树.枇杷"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即它的花期和大多数蔷薇科果树不同,是在秋冬开花,果实成熟于初夏.栽培枇杷,也就是普通枇杷(E.japonica Lindl.),属于枇杷属中的一个种,枇杷属除
果实日灼病是世界果业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之一,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我国是枇杷最大生产国,但每年因日灼伤害,致使5%-25%,最高50%左右的果实降低或失去商品价值,经济损失惨重.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本项目组在枇杷果实日灼病方面的研究进展,枇杷日灼病发生与种质资源、树姿及果实着生方位有关.高温和强烈光照是引发果实日灼病的主要因子,在阴天,果实表面温度与气温呈高度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果实表面温度=0.35+
研究了不同树势对15年生早钟6号枇杷枝梢、果实品质、产量效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弱树和壮树的枝梢长度、粗度差异均显著;弱树与壮树和中庸树的叶片数差异均极显著,叶片的厚度、干重差异均不显著.弱树、中庸树与壮树的果实单果重、横径、纵径差异均极显著,壮树的单果重是弱树、中庸树的1.29倍和1.23倍;弱树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中庸树势和壮树相比,没有明
为阐明温度对枇杷花粉原位萌发、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明确枇杷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最适温度,为枇杷花期管理及生态区划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以大五星为试材,将其离体花枝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培养,用龙泉5号进行异花授粉,授粉后不同时间段分别采集花朵,采用荧光显微观察方法观察统计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和胚囊活力情况.结果表明,在10.0、15.0和20.0℃的温度条件下花粉萌发率、被花粉管生长穿过
本义以丽水红肉、黄肉、白肉3种枇杷花为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枇杷花中的槲皮素、槲皮苷和苦杏仁苷等功能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品种间的3种功能成分有差异,苫杏仁苷含量以白枇杷花的最高,而槲皮素和槲皮苷的含量以红肉枇杷花的最高.不同花期3种功能成分的含量也有差异,以盛花期的花朵苦杏仁苷含量最高,而晚花期的花朵所含的槲皮素和槲皮苷最高.加工方法对3种功能成分含量也有影响,以烘箱50℃干燥法中枇杷花的槲皮
本研究以枇杷花药胚状体为材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优化农杆菌介导枇杷花药胚状体的外源基因转化条件,进一步完善枇杷胚状体遗传转化体系,为枇杷性状改良及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适当的高渗处理,在加入700mg·L-1安比西林或200mg·L-1头孢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中脱菌培养以及共培养后延迟3d筛选的初步转化效果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