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图件验收工作中资料汇交软件的研发与应用--以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为例

来源 :第十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图件是地质工作中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和科研的重要载体,做好地质图件的服务工作对于不断深化地学信息化建设、科学的进行生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地质图件的验收工作为例,围绕着资料汇交软件展开需求分析,研究数据模型设计,然后提出具体的程序开发思路及应用方式,最后得出结论及前景展望。基于数据模型的资料汇交软件具备较强的易用性和可移植性,这使得资料汇交软件可以经过用户定制后同时满足省级、片区和全国三个层次的图件验收工作,验收过程中采集图件信息生成的数据库,不仅可用于实时查看验收图件状况、导出各类报表等,还可为后期的数据集成、数据共享以及其他研究性工作提供原始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云南个旧锡矿东矿区西部塘子凹凹陷带岩体内部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是深部找矿的新类型。矿床蚀变分带未见明显对称性,主要的蚀变带钾长石化带与绿帘石化带相互交替出现,可能与热液的多期次性有关。矿床与钾长石化带关系密切,因此通过研究蚀变带常量元素的变化特征,探讨可能的常量元素标志指示找矿。
以广西庞西垌地区为研究区,根据金属矿化蚀变岩的光谱特征,选取ETM+影像,采用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阈值分割等方法增强处理,提取矿化蚀变信息,结合研究区地质构造及成矿信息,圈定成矿远景区,为该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系统论述了BEMD方法原理,编制了MATLAB环境下的EMD处理模块,并将二维EMD方法应用于鲁西地块重力数据分解,获取反映研究区不同尺度深部地幔隆陷及其与金矿化空间分布关系的IMF4和IMF3重力分量图像。IMF4低通滤波重力分量图像显示鲁西地块存在1处一级区域性地幔隆起,临沂幔隆(IUY)和两处一级区域性地幔凹陷,平邑幔陷(IDP)和莱芜幔陷(IDL)。几乎所有金矿床及其相关的中生代火成岩体(
云南省1:50万重力线性构造和1:100万航磁线性构造反映了东西向构造不发育,但是形成时间相对较早。云南省已知的30条深大断裂在重力和航磁线性构造上均有反映,同时根据边缘成矿理论,这些重力和航磁线性构造应该是有利于成矿的构造。不仅如此,重力和航磁线性构造还表明楚雄以南地带可能是由西向东挤压的受力中心,是云南高原的一个受力支点,根据这些线性构造可以把云南省划分成5个构造分区。
本文根据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区的地质资料与数据,采用有限差分模拟软件HYDROTHERM建立了卡房岩体岩浆热液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岩浆期后热液系统的演化过程;而后又对模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以确定各因素在热液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大小。  温度场的演化过程指示了不同成矿阶段的作用时间和范围;水压场演化过程表明气水热液聚集形成的高压高渗透区域可以使热液系统牲更大范围内达到成矿压力并使
地球化学样品往往受到古代和现代众多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的影响,需对采集样品的统计分布律、空间相关及变异性、异常几何特征(丛聚形状、方向性)、模式的尺度独立性等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局部奇异性分析为弱缓异常的识别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技术,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奇异性分析的基本思想进行了介绍,局部奇异性指数作为指示异常的关键指标,如何减少其估算偏差在实际应用中尤为重要。
联合时频分析是一种信号分析方法,它能够在时间域与频率域同时对信号进行描述。作者通过对各种时频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信号的分析结果对比,选择其中的短时傅里叶变换和赵-阿特拉斯-马科斯分布对实际地震信号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研究油气储集层的特征参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根据东海油气勘探需要,分析东海海域地质特点,提出一种快速综合评判法,对测井信息进行计算,使之能够自动追索地震反射界面、自动建立地层层序、进行岩性识别。现场快速地为地质人员提供地层的信息。
彩霞山铅锌矿是新疆东天山地区的热液型铅锌矿床。在典型钻孔中系统地采集了流体包裹体样品,通过建立流体包裹体的温度、盐度和成分等的三维数值模型来研究流体包裹体各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这参数模型与矿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矿体产在温度异常和盐度异常的边缘,并与F-和NO3+离子浓度异常相关。这些特征可用来进行矿床成因的研究并指导本区的矿产勘查。
矿体三维建模与储量估算相结合,将储量估算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使储量估算更加直观和可靠,目前国内外已开发了许多相关软件。论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对矿体三维建模关键环节中的矿体圈定问题、新老储量分类标准衔接问题、储量估算方法的拓展问题、三维建模系统中的数据管理问题以及三维建模与GIS二维空间分析的互补问题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