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铁路枢纽地区主要地质灾害浅析

来源 :兰州滑坡泥石流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兰州铁路枢纽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在掌握了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滑坡、泥石流与黄土地基湿陷下沉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和危害程度,以及对各种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条件和工程地质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种灾害的危害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他文献
隧道防治水,既要保证隧道结构的耐久性与运营环境要求,又要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隧道工程设计施工的难点之一.老山隧道工程规模大,地理位置重要,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敏感,
位于沪蓉国道主干线恩施至利川高速公路的乌池坝隧道,长约2×6.7km,岩溶管道发育,隧道穿越煤系地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为及时获取并反馈信息,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措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高速公路作为连接城市的快速通道,建设也越来越快,而作为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绿化设计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
本文通过结合沈抚高速公路铁背山2号隧道,介绍了隧道穿越堆积破碎带的施工技术.该隧道从202国道下方穿越,国道路基为人工堆积混合岩而形成的堆积破碎带,在隧道施工中既要保证
本文分析了老山隧道监控软件的应用需求和联动控制要求,提出了隧道监控软件的设计思路和要求及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以满足隧道的营运管理.
以江苏宁(南京)淮(安)高速公路南京江北段老山公路隧道为依托,提出了隧道出口傍山段的一种新型环保结构--棚洞结构.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该隧道出口段边坡与整个支挡结构
龙山连拱隧道为双向六车道超浅埋大跨城市隧道,最大埋深仅13m.本隧道设计与施工严格按新奥法原理,在动态设计中将三导坑工法改为上下台阶法施工,开创了国内在Ⅱ类以下围岩、
岩溶山区地下水分布不均,断层和构造裂隙往往成为主要控水通道.因此,对构造裂隙的识别及其富水性分类,是岩溶山区隧道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防治水对策的基础.根据对老山隧道工
灰决策是灰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利用灰靶理论进行了老山隧道路面类型的选择,为灰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合理确定老山隧道的路面类型提供了理论支持.
该文介绍了甘家沟泥石流综合治理措施,分析了治理效果。提出了拦挡建筑物的设计参数、经验计算公式、截面形式和不同荷载组合下的稳定性检算内容。治理工程采用国内首例的20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