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药物临床应用与发展展望

来源 :2015年首届研究堆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swzj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射性药物的研究与应用是放射化学、核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上的具体应用。它可以通过与单光子断层扫描仪(SPECT)或正电子断层扫描仪(PET)结合,在分子水平上直接研究药物在正常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实现人体内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快速、无损和实时成像,达到临床诊断目的;亦可以根据放射性药物在人体体内选择性浓聚,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辐射效应来抑制和破坏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目的。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放射性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并对放射性药物发展提出一定的展望。
其他文献
高放废液中109Pd 等裂变核素的分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109Pd 与配体络合反应的机理研究可为配体的设计与筛选、109Pd 离子的溶剂萃取行为等方面提供相关的基础参数和理论指导。液/液界面电化学技术主要用于研究液/液界面上离子转移现象及规律,界面的组成及结构等科学问题。利用液/液界面上电化学加速离子转移反应研究金属离子与配体络合的热力学参数,具有简单、快捷、在线直观等优点。
为开展新型"裂变-电子收集"中子探测器所使用的裂变材料(232Th)金属镀层电极研制,需要在不同金属材料表面覆盖可裂变核素薄膜,该薄膜往往对密度、均匀性、附着性、定量不确定度等具有较高要求,为此我们开展了铜基底上钍的电沉积条件研究,通过电沉积液的选择、电流密度的选择、电沉积时间得选择等条件实验,获得了钍的最佳电沉积参数。
硼中子俘获疗法(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当前治疗脑胶质瘤等恶性肿瘤的唯一有效方法,而对恶性肿瘤有高特异性的含硼药物的制备是硼中子捕获治疗研究中的一个重点。目前,多数硼载体药物离BNCT 药物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因此,改进、更新与创造新型的硼载体十分必要。纳米载药体系能够尽可能的将药物集中到靶向(病灶)部位,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减少药物的毒副
会议
会议
111In 的半衰期为67h,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173keV 和247keV 的γ 射线,是较为理想的医用诊断放射性核素。本研究在充分探索和调研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天然镉进行了CS-30 回旋加速器制备111In 的研究,内容包括核反应的选择、镉靶制备、镉靶的辐照、镉靶辐照后的放射化学分离等,以便为国内开展111In 相关药物的研究奠定基础。
传统的铀酰离子检测往往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存在检测周期长,无法进行现场、快速及可视化检测.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可视化铀酰离子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利用铀酰离子与偶氮胂Ⅲ功能化纳米金发生配合反应,诱导纳米金聚集,使得纳米金的颜色从酒红色逐渐变成蓝色.该方法在5 分钟内即可观察到明显的颜色变化,肉眼能够检测最低的铀酰离子浓度为0.2 μM.本研究为铀酰离子的快速、现场及可视化检测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在核工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肿瘤,约占整个人体肿瘤的1%,有研究报道显示,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以每年 4%的增幅上升,已跃居女性常见肿瘤第 8 位.131I 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癌最特异、最有效的放射性药物.在131I 治疗甲状腺癌的过程中,避免甲状腺癌的失分化及其再分化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避免失分化意在提高放疗疗效,争取在前几次治疗就把肿瘤细胞杀灭,避免因治疗次数过多而致的甲状腺癌失分化的现象发
近年来,肿瘤的内照射治疗又称介入放射治疗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选择理想的核素和载体是内照射治疗的关键。胶原蛋白是一种体内可降解、无毒、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生物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在1976 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医用胶原材料应用于临床。因此,我们选择将放射性碘标记在胶原蛋白上作为治疗肿瘤的潜在药物。采用氯胺-T 法将131-I 标记到胶原蛋白上,并通过戊二醛
目的:卟啉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肿瘤细胞亲和力和抗癌活性。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新型的卟啉化合物,用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标记,比较这些标记配合物作为潜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