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 MRI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安全性评价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l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CT及3.0T MRI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差异,评价MRI指导rt-PA溶栓的安全性. 方法 收集符合入组条件并行rt-PA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1天-15天内行CT或MRI复查是否发生HT,利用PASW Statistics 18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NHISS评分、既往史等一般资料. 结果 共有1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63例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行CT检查,51例行MRI检查.CT检查组男性42例,发病到治疗的时间为230.41 ±22.14 min.MRI检查组男性33例,发病到治疗的时间为232.78 ±24.02 min.溶栓后复查,CT检查组溶栓发生HI(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患者为 16例,发生PH(Parenchymal hemorrhage,PH)的患者为 4例,MRI检查组溶栓发生HI的患者为6 例,发生PH的患者为 2例,两组间的HT及HI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MRI可以比CT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指导临床针对脑缺血患者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精神分裂症(SZ)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已经被广泛报道,但是以SZ患者和正常人的比较研究居多.本研究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首发未用药SZ(FESZ)患者和正常人的分类模型,在个体水平进行判断. 方法:本研究采集了44名FESZ患者和56名正常人的结构和功能磁共振影像,基于自动解剖标签(AAL)模板提取了90个感兴趣区域的灰质体积、局部一致性、低频振荡振幅和度中心度作为特征,并将这些有显著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指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兔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价值. 方法:37只新西兰大白兔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制备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模型制备3.5h时行DWI检查,模型制备成功者,术后4h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模型成功72h后处死动物,行HE染色.应用 SPSS16.0 统计学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无
目的:研究宫颈小细胞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后的疗效. 方法:26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导管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后超选至子宫动脉后灌注化疗药物,并使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化疗方案为为EP方案或者CAV方案.介入术后1个月复查病情,并按RECIST标准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 结果:26例患者有效率为88.5%. 结论:宫颈小细胞癌介入化疗栓塞疗效好,是可选择的有效方案之一.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在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鉴别诊断中可行性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双源CT检查的4 0位肾上腺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双能量增强扫描.①测量并记录两组病变动、静脉期碘浓度(IC)计算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及碘浓度差值(ICD=静脉期碘浓度-动脉期碘浓度);②得到40~190KeV一系列单能图像,测量并记录两组病变不同KeV下CT值,分析比较两组病变能谱
目的 探讨IVIM肝脏多b值扫描技术对肝癌TACE序贯氩氦刀冷冻治疗后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肝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先行经TACE治疗;术后4周内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治疗后1、4月均行肝脏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多期动态增强MRI(DCE-MRI)扫描及CT增强扫描.通过科内三位副高以上专家单独阅片,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坏死灶、残留灶、新发灶.临床通过病理学检查或长期随访确定坏死灶、残
目的 探讨DSA类CT技术在肿瘤综合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 法123例患者在DSAXper-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或肿瘤综合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诊疗效果、并发症等。结 果85例为经皮穿刺活检,83例取得明确病理结果;介入治疗38例均取得成功;并发症10例。结 论DSA类CT技术整合了DSA和MDCT的优势,能基本取代CT用于肿瘤综合介入引导,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比较骶尾部脊索瘤切除术前靶血管栓塞与球囊阻断腹主动脉的疗效。 方法:骶尾部脊索瘤40例,24例患者于外科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骶正中动脉栓塞及其他肿瘤供血动脉(靶血管栓塞组),16例于术中行球囊阻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切除术后评价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靶血管栓塞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球囊阻断组,手术时间较球囊阻断组明显缩短,二者对切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总结和分析卵巢性索间质肿瘤(OSCSTs)的影像学征象. 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OSCSTs的术前影像学资料,其中3例行CT检查,13例行MRI检查. 结果:① CT表现:3例行CT检查,均为单侧实性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平扫类似子宫肌层密度,增强后轻度强化.② MRI表现:13例行MRI检查,均为单侧肿块,以实性成分为主,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实性成分T1WI等信号为主,
目的:比较125I放射粒子植入与伽玛刀治疗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分为两组,40例采用伽玛刀治疗,计划设计3-10个靶点,单次剂量3-6Gy,2-5F/wk,照射总量30-50Gy.治疗计划中50%~7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区(PTV).另40例采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观察治疗后门静脉癌栓的变化. 结果: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MSCT及病理特征,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对比,总结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MSCT征象.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及11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别对两组病变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灶部位、范围、形态、密度、钙化、强化程度及伴随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相比,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更易跨段生长,病变长度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