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蒂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来源 :第十二届全军显微外科学术大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皮瓣学组2013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by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中厚皮片原位回植治疗手部大面积皮肤脱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17例手部大面积皮肤脱套缺损,进行有效的清创,将脱套皮肤修剪为中厚皮片,原位回植于手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环形包裹脱套皮肤,配套的薄膜封闭创面,术后持续负压吸引,7~9天后拆除负压引流装置,观察脱套皮肤存活面积.结果:14例脱套皮肤全部成活;3例皮肤边缘出现5%~
会议
目的:探讨耳后皮下蒂岛状任意皮瓣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术中切除耳甲腔皮肤肿物至软骨组织表面,恶性肿瘤经术中病理检查确定基底及周缘无肿瘤细胞残留,根据创面大小设计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经耳后沟隧道转移至耳甲腔缺损处覆盖创面,耳后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修复12例耳甲腔皮肤缺损患者,创面以1.5cm×2.5cm至2.5cm×4cm大小不等皮瓣覆盖,术后
目的:探讨腓肠肌血管作为受区血管供养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06月~2011年07月观察20侧成人下肢标本腓肠肌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吻合情况、测量其外径和血管蒂长度,进行手术模拟.通过16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CT影像资料观察一侧血管结扎后对腓肠肌血供影响.以腓肠肌血管供血的小腿严重创伤游离皮瓣移植52例.男47例,女5例.年龄23~47岁,平均27岁.结果:腓肠肌主要由腓肠内、外
目的:探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12例不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骨间背侧皮瓣、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及桡动脉穿支皮瓣等上肢微型穿支皮瓣修复,穿支皮瓣动脉与指动脉吻合,伴行静脉或皮下静脉与手指创面静脉吻合,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1.5cm×2cm~3cm×7cm.结果:所有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12个月,移植皮瓣外形无明显臃肿
目的:探讨踇趾胫侧底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新术式.方法: 在22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人足标本上,以第1跖趾关节位观测标志点,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踇趾胫侧底动脉穿支的起源、走行、分布;②踇趾胫侧底动脉穿支与足内侧血管的吻合特点.另1侧新鲜标本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踇趾胫侧底动脉穿支起源于第1跖底动脉的起始处,外径1.1±0.2mm、主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探讨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特点,评价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小指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规律,设计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小指皮肤缺损15例.结果: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于第五掌骨头上约1cm处,由小鱼际浅层肌腱与第五掌骨之间穿出出至皮下,与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形成吻合,且沿途分出细小血
目的:应用自制ALTPF血管危象风险评估表,观察皮瓣血运.为手显微专科护士预见性地评估病情,及时识别血管危象的潜在性风险、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供帮助.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32例病例进行血管危象风险评估,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护理干预.结果:32例病例中9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抢救成功,1例部分皮肤坏死需进行二期手术清创.结论 自制ALTPF血管危象
目的:探讨以穿支血管为蒂分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皮穿支血管次级分支的供血范围,分别切取以穿支血管为蒂分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两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对外伤性、疤痕性等相邻两个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或者皮瓣移植术后并指行分指术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对小腿部胫后动脉穿支进行血管探测,寻找出胫后动脉发出的皮穿支血管中,同时又分出2个或3个次级分支的穿
目的:探讨应用第2、3掌背动脉皮支蒂筋膜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骨或肌腱外露患者,分别采用第2、3掌背动脉皮支蒂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0cm×4.5cm~3.0cm×7.0cm.结果:术后25例25指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8个月~30个月,皮瓣外形优良,不臃肿,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9mm,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供区不用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