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稳态法的固体材料低温热导率测试研究

来源 :2016年第九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y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固体材料在低温区域的热导率,本文以45号钢为样品,采用GM制冷机构建低温实验平台,基于轴向稳态法测试样品材料在低温下的热导率.通过实验获得了30K~150K温区45号钢的热导率.而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直接冷却固体材料进行了传热数值计算,通过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和误差分析,表明了测试数据的可信性.45号钢热导率低温下的研究较少,本文所获得的数据对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应用Fluent软件对某型号密闭机箱内的自然对流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Hypermesh网格生成技术建立物理模型,确定了适用的计算模型、差分格式和边界条件,对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分析,并对所研究特定结构的机箱换热提出了改进方法,为有内热源的三维密闭空间对流和换热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计算依据。
传统空气源热泵空调冷热水机组多采用45℃的供水温度,40℃的回水温度。本文提出适当降低回水温度以提高机组效率,需增大末端换热量,采用普通风机盘管结合新风机承担部分热负荷,或者采用换热量较大的小温差末端。实验研究表明,回水温度降低至30℃时可以满足室内热负荷要求,COP更高,耗电量更小,是高效节能的运行模式。
针对一种太阳能热与动力排烟余热联合驱动的吸收式制冷循环负荷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条件下输入相同动力余热与低温太阳能热负荷,采用多热源循环所制取的制冷量比1kW动力余热负荷驱动传统单效循环产生的制冷量外加RkW太阳能负荷驱动传统两级循环产生的制冷量提高19~30.5%.发生器发生温度越高,蒸发温度越高,多热源驱动吸收式热泵循环能够利用的低温太阳能热负荷就越多.
采用steinen0.65半实心机械雾化喷嘴,以水为工质,研究了喷雾压力和系统压力对光滑表面进行喷雾冷却换热特性的影响.保持有效流量不变,提高喷雾压力能提高热流密度.降低系统压力,热源功率相同时,与常压喷雾冷却系统相比,系统的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都有较大幅度提升,而表面平均温度则大幅下降,且表面温度不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
储水型单水箱热泵热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自来水补水与水箱原有热水混合并由此导致水箱热水温度下降、热泵循环加热水温起点高,机组平均加热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双水箱(加热水箱和储水水箱)热泵热水系统,冷水补水首先进入加热水箱,在其中被热泵机组加热到设定温度后,再送至储水水箱以供给用户侧,从而避免冷热水混合造成机组效率较低的问题。
复合能源热泵系统是实现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保证制冷空调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理想方案之一。三介质换热器可避免在复合能源热泵系统模式切换时所引起的制冷剂分布与流动控制问题。本文建立了应用于复合能源热泵的三介质换热器的仿真模型,开发了基于Matlab软件和REFPROP软件的仿真程序,模型精度满足性能分析要求。
本文对某型号并联双循环风冷冰箱进行了耗电量实验研究,研究了并联系统回路运行的动态过程以及冷藏风机电压、冷藏毛细管流量、制冷剂充注量对冷藏及冷冻回路制冷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到系统回路制冷剂迁移的作用,冷藏回路性能和冷冻回路性能相互影响;采用小流量毛细管时,增大冷藏风机电压,耗电量降低6.5%;采用大流量冷藏毛细管时,减少制冷剂充注量,耗电量降低10.4%;较低的冷藏蒸发温度的并联双系统耗电量
本文以北京典型气象年的逐时气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数据中心全年和各季节干湿球温差分布情况,以及在不同温度效率下湿式冷却和干式冷却的自然冷却时长和季节换热量。结果表明在春秋季节,采用湿式冷却、温度效率为40%时,可实现全季节自然冷却。在夏季,虽然采用湿式冷却和高温度效率可提供自然冷却时间,但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均会增加,需综合考虑。在冬季,选用干式冷却,温度效率在20%时,可实现全冬季自然冷却。
分析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的过程,利用(火用)分析方法建立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的分析模型,并简化了(火用)效率计算公式,实现只通过测定温度就可以比较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性能。
不同结构的翅片管换热器因表面积灰程度的不同会导致空气侧压降变化,从而导致换热器性能的变化.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翅片管换热器结构对表面积灰与压降特性的影响.测试样件类型包括开缝片、波纹翅片、平直翅片,翅片间距范围为1.3~1.8 mm,管排数范围为1~3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