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小脑ER、ChAT、NGF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care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小脑内雌激素受体(ER)、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去卵巢SD大鼠模型,以小脑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通过补充17β一雌二醇对ER、NGF和ChAT在小脑中的表达和分布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ER、NGF和ChAT免疫阳性反应物在小脑皮质主要分布于蒲肯野氏细胞,而在小脑核中主要定位于小脑室顶核、间位核和齿状核;ER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和突起中,也存在于胞膜和胞核中.去卵巢大鼠小脑中三种阳性物质的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总趋势显著降低,在补充17β-雌二醇后,三种阳性物质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日显著回升.[结论]雌激素可促进小脑中NGF和ChAT的表达;另外ER、NGF和ChAT表达变化的相似性提示三者在雌激素对小脑的作用中是相互调节和影响的,表明雌激素在小脑发挥作用可能既通过基因组机制,也通过非基因组机制途径.
其他文献
为了获得驯鹿β-防御素reBD-1全长cDNA序列,根据已获得的reBD-1 cDNA的已知序列设计一条序列特异性引物作为上游引物,反转录引物中的部分序列即3接合器引物作为下游引物,克隆reBD-1 cDNA的3末端序列.另外,采用反向嵌套PCR RACE法,根据reBD-1 cDNA的已知序列,设计一条5末端磷酸化的特异性反转录引物和两对特异性反向嵌套PCR引物,首先进行反转录(RT),然后将m
为探讨IFN-γ对早期妊娠大鼠下丘脑中IGF-1表达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妊娠D9大鼠为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早期妊娠大鼠进行研究,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采用生殖道肌肉注射的方法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5×104UIFN-γ、7.5×104 UIFN-γ.结果表明,IGF-1在下丘脑视前室周核、视上核、视前大细胞核、视前内侧核、视前外侧核均具有较多数量的阳性神经元表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雌激素β受体在4、23、50周龄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发现:4周龄大鼠睾丸雌激素β受体免疫反应产物表现出强阳性,主要分布在间质细胞和肌样细胞中;23周龄雌激素β受体免疫反应产物表现出中等阳性,主要出现在少量的间质细胞和较多肌样细胞中;50周龄大鼠睾丸仅见极少数区域个别的阳性间质细胞与肌样细胞,免疫反应产物表现出弱阳性.结果表明:随着大鼠年龄的增长,大鼠睾丸中的雌
本实验将大鼠分为泌乳期和静止期,经乳腺局部或外周(脚掌皮下)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后,应用改良中苯胺蓝染色法(MTB)对各组乳腺及其引流(鼠蹊部)和非引流(腘)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以及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乳腺组织中组胺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乳腺及引流和非引流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量均为静止期显著多于泌乳期(p<0.01),乳腺中组胺含量也呈相同的趋势;泌乳期从不同部位引入外源
本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检测SD大鼠摘除卵巢前后及菟丝子提取物治疗后小脑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中药菟丝子提取物能够不同程度的下调小脑皮层及小脑深层核团中Bax蛋白的表达,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对小脑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口服生长抑素(SS)基因疫苗对小鼠生长的影响以及在体内表达HBsAg/SS融合蛋白的情况.方法:用生长抑素基因疫苗灌胃小鼠,用姬姆萨染色后观察细菌在体内的分布;观察体重增长情况;应用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ABC法)分别显示十二指肠和空肠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细胞和生长抑素阳性细胞的分布及数最变化.结果:空肠细菌数量从免疫后16-20 h达到高峰;脾脏在免疫4天后出现少量细菌.小鼠
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对15日龄、4月龄和12月龄在山羊小肠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山羊小肠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神经纤维形成清晰的三级网状结构,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聚集在一起构成大小不等的神经节.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分别为27.07个/mm2、20.80个/mm2、16.18个/mm2;神经元总数增加
12只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于孕d10 d11连续两天灌服RU486 3.75 mg/kg建立流产模型,对照组大鼠于孕d10、d11连续两天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所有鼠均于孕d13灌注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模型组和对照组下丘脑核团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模型组和对照组下丘脑视前大细胞核(poma)、视上核(so)、室旁核(pv
X型胶原(coIX)是肥大软骨细胞的标志物,根据GenBank 中收录的人、鼠、牛、猪X型胶原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在同源性高的相对保守区域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培养鹿茸软骨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以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克隆了梅花鹿X型胶原基因序列其中的877 bp的片段,此片段全部位于编码区,与已报道的牛的X型胶原基因的序列比较,同源性达到96%.共有35个碱基发生变异.D
本实验通过对正常及异常獭兔胎盘组织结构的观察,揭示了胚胎移植后流产的胎盘因素,为解决动物胚胎移植中着床率低和胎盘异常问题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胚胎移植获得獭兔正常产仔的母兔胎盘与异常产仔的母兔胎盘,经过固定后的胎盘进行石蜡切片及苏木素与伊红染色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流产动物胎盘绒毛破损严重,胎盘内出现了大量淋巴细胞,并伴随着广泛的细胞凋亡现象.[结论]胎盘免疫水平升高,大量胎盘细胞凋亡,是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