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黄牡丹引种驯化成功的经验

来源 :2013中国洛阳国际牡丹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60214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花黄牡丹为极危物种,只产于中国西藏.为保护濒危野生资源,发展国家的花卉事业,引种驯化是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总结了大花黄牡丹引种驯化成功的经验:选择大花黄牡丹引种驯化基地,必须要考虑环境因子、气象因子和土壤因子。环境因子:引种驯化基地与原产地的引种区环境条件越相近,引种植物越能适应,引种驯化成功率越高,按照适时、适地、适花的原则,进行引种驯化,秋季按时引种,播种,出苗后精心养护,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按时中耕锄草,为引种驯化的大花黄牡丹创造优良的适宜环境。
其他文献
In this study,the effect of silane coupling agent modified intumescent flame retardant(K-IFR)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rmal degradation behavior,and flame retardancy of wood-flour/polypropylene
An improved pull-out test method for bamboo fiber(BF)reinforced polypropylene(PP)composite,can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respective contribution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bonding to a BF and PP polymer
为了开发对外界条件具有智能响应特性的木质产品,本文通过微胶囊导入涂层的便捷方式成功制备了具有可逆光致(温致)变色特性的木质材料,利用色彩色差计研究了木质变色材料的光(热)响应特性以及微胶囊添加量对漆膜耐磨性和变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的加入会对漆膜耐磨性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不宜在面漆中添加.在21-39℃温度区间内,温致变色木质材料表面颜色可在蓝色和木材本色之间反复变化,变色过程中会出现“颜色
本文就洛阳市牡丹观赏园花期延长综合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总结了让公园的早开品种开得更早,晚开品种开得更晚的经验:调整品种结构,进一步扩大优质早开、晚开及特晚开牡丹品种的种植面积,搭建温棚和增加地温,在晚开牡丹观赏区,通过放置冰块,来达到降低土壤及其周围小范围内气温的目的,同时增加了湿度,降低了干热风的不利影响,通过遮阳棚与防雨棚相结合的物理防护措施,在风雨来临前,有效地避免了雨水对晚开牡丹观赏区牡丹
本文通过近几年对“什样锦”牡丹的嫁接与管理,现将芽接与枝接对比试验进行分析,总结了两种嫁接方法的优缺点,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芽接和枝接两种嫁接方法的有机结合应用,一是延长了培育“什样锦”牡丹嫁接时间;二是提高了嫁接“什样锦”牡丹的整体成活率;三是根据品种特性,如鳞芽的大小、剥离的难易、髓部的充实程度及枝条皮层的厚薄等,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嫁接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无论选
针对牡丹芍药在高海拔地区延迟栽培中易出现的灰霉病,介绍了发病症状,分析了发病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整地时,把地块周围2-3m的杂草、枯枝清除干净并用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并结合整地对土壤用1500g/亩的甲基托布津进行消毒杀菌。定植后每株牡丹(芍药)根茎结合处撒施3-529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
总结了近年来山东菏泽地区牡丹催花的发展,并从基质、温度和温室调控技术几方面介绍了春节催花实用技术,文章指出,目前,菏泽春节催花方法多种多样,主流方法是“死亡威胁法”,即植株起出后,抖净附土,运至高燥向阳的地方晾晒,按行呈覆瓦状排列,使后面一行的根盖住上一行的枝条,即“晒根不晒枝”,经’5—7天的晾晒根系柔软似面条,花芽干瘪但完好即可。其作用主要是解除牡丹的深休眠,然后盆栽,栽植时多用5-lOmg/
从胚培养、芽培养、嫩茎培养、叶柄和叶片培养、花粉和花药培养和根培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牡丹离体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还对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褐化、玻璃化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现有的技术体系进行了评价.文章指出,关于牡丹快繁体系的研究较深入细致,尝试了很多种优化牡丹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培养的再生植株生长势弱,远远达不到工生产壮苗要求,对于如何提高再生植株的长势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繁殖系数低
牡丹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目前对牡丹的研究和应用都很多,但一些古老品种的研究和保护较少.现以菏泽百花园内的18个古老牡丹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制片法观察其染色体特征,发现这些古老品种均为二倍体(2n=10),核型类型以2A为主,核型不对称性较低,从染色体水平证明了这些品种悠久的栽培历史,与花型花色的相对原始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以引种栽植中原牡丹品种为试材,对中原牡丹采用的引种栽植时间及不同引种栽植方法后得到的成活率进行了综合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环境条件对牡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引种栽植后进行的特殊的防风、防寒措施对牡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东北寒带地区较低的温度下(最低-38℃),中原牡丹品种引入后,不但出现了生长物侯期的差异(中原牡丹在洛阳一般在2月10日左右已经萌动,在东北寒带地区这个时期还在休眠至3月末左右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