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蒲河流域雨洪资源利用模式及其规划

来源 :2010中国可再生能源科技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l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河是由沈阳市直接管理的河道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中型河流。近年来,蒲河地表水量下降,局部断流,污染严重,全河段水质为劣五类水体,由于区域水资源不足,致使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为缓解蒲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增辟新水源,本文在蒲河流域水资源分区的基础上,结合各分区实际情况,提出了该流域雨洪资源利用模式,并给出了各分区雨洪利用布局和具体规划,研究成果对蒲河流域开展生态治理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钽酸钠和钨酸钠为原料在低温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了WO3/NaTaO3复合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和电子扫描电镜确定了其物相和形貌,WO3/NaTaO3样品与纯NaTaO3样品循环伏安图的峰电流比变大、电位差值变小,说明复合材料较纯NaTaO3转移电子的能力明增强,能带间隙变窄,太阳能利用率变大.光降解亚甲蓝实验表明WO3复合后NaTaO3的光催化活性明显增加,自然光条件下WO3∶NaT
控制压力钻井(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MPD)是一种能精确控制井眼压力的钻井技术,针对钻进问题产生,主要靠调节和控制井口回压实时控制井底压力。本文以多相流理论和控制压力钻井基本原理为基础,建立了环空多相流计算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通过仿真算例,讨论了井口回压对井底压力的调节作用,同时讨论了泥浆池增量、钻井液密度、排量和粘度等对井口回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研究了一种基于地平坐标系和光敏定位方法的双轴式混合式太阳跟踪系统。系统采用角度-光敏双反馈检测通路,配合优化的控制策略进行数据融合;,使得系统具有大范围内的稳定性,同时具备小角度范围内的精细调整能力。试验证明,该混合控制模式可降低初始设置精度要求,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实时跟踪,反应迅速,可用于光纤光导、碟式热发电等太阳能点聚焦领域。
利用高精度双轴太阳跟踪系统平台,配合光学透镜与塑料光纤,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大直径PMMA塑料光纤聚焦能流传导试验,连续试验结果表明,光纤输出太阳光功率谱密度与自然光较为接近,由于塑料光纤的吸收峰效应,光纤输出色温比自然光略低,色度坐标、显示指数、主波长等与自然光接近,初步的暗室试验表明光纤输出光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轴对称矢量性。
根据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建立了Ricker子波入射时的非线性响应模型,分析了山谷地形条件下在不同地震波入射方向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了复杂地形条件以及软土层重建了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复杂地形和软土层导致了地震波传播的不一致性。软土层中低频子波生成明显的不一致性地表位移响应。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系统的位移响应随之增加;入射角越小,地面震动的非一致性越明显。
本文主要以城市生活垃圾中重金属锌的氯化物、氧化物和金属单质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焚烧温度、焚烧时间以及HCl气体和水分对其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锌氯化物、氧化物和金属单质的挥发率都随着温度的增加不断上升,总的挥发率基本是ZnCl2> Zn> ZnO;焚烧时间在50分钟前对重金属锌挥发的影响大,且ZnCl2的挥发受焚烧时间的影响较Zn和ZnO要大;氯化氢含量增加使重金属锌氯化物、氧化物和金属单质
为了研究小麦与煤混合燃烧灰渣特性,利用马沸炉制取小麦秸秆与铁法煤混合燃烧灰,研究了不同燃烧温度及混合比例下混燃灰产量、化学成分、熔点及其晶相结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与煤的混燃产灰量、灰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灰熔点受燃烧温度及秸秆与煤的混合比例影响较大,燃烧温度对灰产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与物料混合比例有关;相同燃烧温度下,混合物中麦秆含量增加,产灰量降低,灰中SiO2、Al2O3含量减少,K2O、
为获得最优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油酸模拟高酸值生物柴油原料,利用正交试验和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了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高酸值生物柴油原料气相酯化降酸工艺.结果表明,以正交试验为基础建立的三层误差反向传播网络(BP网络)模型,经训练后能够反映试验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并由此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4%、反应温度97.5℃、反应时间180min、甲醇蒸气通入量为1.65
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DG)的接入位置、容量及接入方法等因素对配电网电压偏差及电压波动均有影响。本文从电压偏差与电压波动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不同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讨论配电网的电压水平、母线的短路容量以及母线上负荷变化等因素对配电网中可接入的DG容量的影响。研究了含DG的配电网规划中,DG的选址及定容的规划策略。给出不同电压水平母线,在不同短路容量下可接入的DG的容量。最后利用国标GB/T 14549
本文针对太阳能跨季节水箱蓄热供暖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相似原理构建模型,模型时间周期约为原型的百分之一,模型空间尺度约为原型的千分之一,然后基于模型展开计算和实验研究,其优点是①较直接采用原型进行模拟,计算时间大大缩短;②较直接建立示范工程,投资和实验周期均大大减小。在本文中仅针对模型展开了计算研究,其中采用了PISO算法对水箱内流动与换热及水箱与周围土壤的耦合换热进行精确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