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矿产资源规划法律地位对策探讨

来源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265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与其他自然资源法律有关规划内容的比较,并从法的效力渊源方面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法律地位很低,不适应矿产资源宏观管理的要求。文章提出,提高矿产资源法律地位的现实途径是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并就提高矿产资源规划法律地位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明确了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主要任务是在重要经济区域、重点成矿区带、重大地质问题地区系统开展区域性基础地质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地质工作布局,科学合理部署重要经济区的基础地质工作,是当前基础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落实的具体举措.本文分析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区划,结合目前国家宏观经济区划,针对融入区域经济的地质工作,阐述了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重要经济区及其与地质
美国地质调查局2007财年预算总额为9.4476亿美元,其中制图、遥感与地理调查0.76614亿美元,占预算总额的8.1﹪;地质灾害、资源与过程2.17418亿美元,占预算总额的23.0﹪;水资源调查2.04047美元,占预算总额的21.6﹪;生物研究1.72597亿美元,占预算总额的18.3﹪;USGS信息1.1123亿美元,占预算总额的11.8﹪;科学支持0.67382亿美元,占预算总额的7.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效应日渐显现.然而地质人才的缺乏,更使资源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如何贯彻落实精神,解决地质人才短缺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分析造成我国地质人才短缺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地质类高校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提出了三点建议.
文章总结了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现状,在与国际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该文分析了矿产资源资产与矿权资产的形成及内涵,并指出矿权资产属于无形资产,依附于矿产资源资产这一不动产上.该文还利用现代劳动价值理论分析了矿产资源资产与矿权资产的价值内涵,并提出了矿产资源的补偿价值内涵;最后,本文借鉴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分析了矿产资源资产的价值构成.
通过多途径调研地质调查成果的社会需求,分析政府机构、专业人员、社会人员需求调研结果,建议加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加快地质信息化产品建设、推进资料社会化服务、重视服务宣传工作.
本文题目选用"再论"二字的缘由是,笔者于2001年完成过一篇题为《初论注册地质工程师制度之构建》的论文(发表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年第1期)。时隔5年,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新形势下重新审视这一课题,越发体会到:当前在我国构建注册地质工程师制度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推广一个普通的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它在地勘行业体制转轨阶段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注册地质工程师岗位制度是市场运行机
本文以探矿权与采矿权的专属性及具有的不可逆属性为分析基础,浅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矿权与采矿权不具备经济替代属性。提出了在行政审批过程中,采矿权不能替代探矿权。
矿产资源是耗竭性资源资产,矿权是现实的资产,只有规范的、开放的矿权流转市场有助于实现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中的合理配置,现行的补偿费征收制度不尽合理,不利于保护资源,建议试行矿权增值税制度,充分实现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人的权力。
文章提出探矿权采矿权市场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要素,并具体划分为四个方面,即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市场中介要素和市场环境要素,这四方面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探矿权采矿权市场体系。文章分析了各方面要素在矿权市场中的作用和应着重建设的方面,并对矿权市场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