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在成骨中的作用:从临床现象引发对成骨条件的探索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qidf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维持体液内环境酸碱度的适宜和相对恒定,是确保机体新陈代谢和功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液适宜的酸碱度为7.35~7.45,平均值为7.40,其变动范围十分狭窄.而对病理情况所致的酸碱超负荷、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等造成的体液内环境酸碱度稳态的破坏,则称酸碱平衡紊乱.临床上对这种紊乱的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常常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而骨组织与pH值关系密切,局部pH的变化很有可能导致局部骨流失或骨再生.例如骨质疏松骨流失被证实与衰老导致局部酸化有关.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pH调控手段,是生物材料在疾病治疗中的一个新挑战.
其他文献
1.引言季铵盐(QACs)由于其具有杀生物活性、表面活性和吸附带负电物质的性能作为抗菌试剂、润湿和柔软试剂、防臭剂或乳化试剂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领域.季铵盐比传统的消毒剂更安全,但它们对人体细胞和组织有毒性的影响.季铵盐可以通过共价键连接到一个聚合物骨架上,释放活性物质来发挥其抗菌性.海藻酸钠(SA),是一种褐藻酸类的水溶性盐,无毒性的聚合物多糖.
会议
1.引言羧基改性氧化石墨烯在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氧化石墨烯表面的活泼羧基,通过酰胺化或酯化反应,可使各种有机小分子、高分子、生物大分子以及含有活泼基团的功能材料被共价结合到氧化石墨烯上.目前,对于氧化石墨烯的羧基化改性方法主要是利用氯乙酸对其进行羧基功能化,以活化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环氧基与羟基,使其转变成为羧基,利用上述方法合成的羧基化氧化石墨烯,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提高,
会议
1.引言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是一种在链头部含有磷-铵两性离子结构的乙烯基单体,pMPC长链周围含有大量的自由水可以抑制非特异性蛋白吸附,并且能有效的保持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性,具有优良的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和细胞粘附的性能,通过在材料表面共价接枝聚合这种亲水性的单体,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功能性,并能长期保持稳定.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新兴的活性/可控聚合方法
会议
为了改善聚醚砜膜的血液相容性,引入聚氨酯三嵌段共聚物进行共混改性.首先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两种含有不同分子量(Mn: 500,2000)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链段的聚氨酯三嵌段共聚物;然后分别将其按不同比例(1%, 2%, 4%)与聚醚砜(PES)(16%)共混溶解于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制得成膜液;以水为非溶剂相采用液-液相分离制膜.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法分别表征聚氨酯的结
本文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了环糊精接枝壳聚糖,利用L9(34)正交试验对环氧氯丙烷的量、温度、后期反应时间、前期反应时间影响接枝效果的四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接枝的最优工艺参数:环氧氯丙烷的量0.64 ml,温度25℃,后期反应时间48 h,前期反应时间4.5 h,并测定了左氧氟沙星包合量为1.792mg/g,35℃时的释放量为0.845mg/g.还通过红外对接枝前后纤维进行了结构分析.
会议
1.引言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为创面修复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治疗手段,如透明质酸钠、壳聚糖或胶原蛋白基医疗器械[1-3].目前,各类医用生物材料用于临床创面修复的适用证范围多为泛泛而谈的广谱适用,不能为医疗工作或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判定佐证,难免引起滥用.由于不同类型创面其治疗诉求各有不同,而不同医用生物材料的生物学功能各有所长,甚至其剂型的差异也会显著影响其临床适应证的范围.但是,目前的创面修复研究在
会议
目的:研究不同粘度的生物多糖纤维复合物(BPFC)对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餐后血糖的影响,并探讨其控制血糖的机制。方法:在模拟人工胃液的条件下,进行BPFC与蔗糖混合的体外凝胶化试验,建立起BPFC的粘度与凝胶强度的关系。给正常小鼠口服30%的蔗糖或淀粉液,同时口服给以不同粘度的6%的样品液,测定空腹血糖和糖耐量;用四氧嘧啶造糖尿病小鼠模型再重复正常小鼠实验过程。结果:随着粘度的增大,BPFC的凝胶
1.引言心血管类疾病是目前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血管移植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但人工构建小口径人工血管,由于缺乏抗凝血性能,面临着移植后内膜增生及急性血栓等问题.一氧化氮(NO)是一种内皮源性舒张因子,是有效的抗血小板凝结剂,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以及血管平滑肌的增生.天然血管中,血管内皮细胞可在各种生理环境下合成释放NO,而人工构建血管缺乏内皮细胞层,无法有效释放NO,进而抗凝血能
会议
1.引言角膜内皮盲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唯一治疗方法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但临床上存在着供体来源不足及免疫排斥两大难题.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组织工程化角膜内皮载体材料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从早期的明胶薄膜、胶原凝胶、聚羟基乙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等,到后来的羊膜基底膜、角膜基质片、复合生物膜等,这些载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点.所以,研究和开发一种免疫原性低、相容性好、人体效应和远期影响较
会议
目的:理想的三维多孔支架是成功地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器官或组织的前提条件.丝素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是组织工程支架的理想材料.目前,制备丝素三维支架材料方法主要有冷冻干燥法、沥盐法和静电纺丝法.笔者以石蜡微球为模板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孔径可控,内部贯通的丝素三维支架材料,研究制备条件对孔径大小,孔之间的连通性,孔隙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体内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