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水(冰)膜表面多环芳烃的吸附和光降解研究

来源 :第十八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a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云雾过程或空气湿度高于大气颗粒物潮解点时,颗粒物表面往往覆盖着一层水膜进而形成液滴.云雾过程被证实是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途径.多环芳烃在水—气界面存在分子自由能势阱,使得难溶于水的多环芳烃也能吸附/富集于水膜表面.本研究以三环芳烃菲为例,采用流动管式反应器,研究气相多环芳烃在大气水膜表面的吸附和异相光催化降解过程.本研究获得了菲在水膜上的吸附系数和异相反应速率常数,同时,根据菲的光催化降解中间产物,提出了菲的光催化降解机理.
其他文献
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气溶胶颗粒的粒径、化学成分、吸湿性、吸收和反射辐射的能力等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显着改变大气化学组成甚至导致气候变化.二次气溶胶形成机制中很多的非均相或多相的界面反应过程还有待探索;二次气溶胶形成也使得混合态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得更为复杂.我们运用颗粒物粒径谱仪、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串级差分淌度分析仪、光腔衰荡光谱仪及光散射仪等技术对上海地区二次气溶胶特别是硫酸盐
气溶胶的含水率对灰霾天气的形成、城市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气候变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用HTDMA 测定了30 nm、60 nm、100 nm 和200 nm 颗粒物的吸湿增长因子,并在获得四个粒径颗粒物的吸湿性参数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上海2011 年冬季工业区城市气溶胶含水率分布.吸湿增长因子概率密度呈现双峰分布.颗粒物按吸湿性分为较弱吸湿性颗粒物(相对湿度为82%时,平均吸湿性参数1.02-1
近年来的大气研究表明,有机氮气溶胶是大气有机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氮在气相和颗粒相间的转换过程决定了它们在全球氮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毒理学研究表明它们对人们的健康也存在不利的影响.作为有机氮的重要一类,有机胺的来源广泛.与氨气类似,它们也主要来源于畜牧业、废物废渣的处理、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及工业.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比之氨气低1-3 个数量级.但在畜牧业来源中,它们的浓度甚至可以达到氨气的20
目前对于大气气溶胶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常用的方法为常规的数据统计分析.但由于大气观测及模拟数据具有大量、时空变化、影响因素多从而出现的非线性、非平稳等特点.如何从数据中挖掘变化规律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仍是一大难点,亟待更高且更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的出现.黄锷院士发展的自适应数据分析方法—经验模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
气溶胶颗粒物对于大气能见度、地球辐射平衡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其效应很大程度取决于颗粒物化学组成和粒径分布.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特大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灰霾天气增多,大气污染呈现复合污染的特征,已经引起各方关注.本文选取了气溶胶细粒子PM2.5 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武汉市区某居民点2009-2010年冬夏2 个季节大气PM2.5 浓度,并用超声萃取-气相色谱/质谱(GC-
气溶胶酸度是气溶胶的重要性质之一,可以改变颗粒物对污染前体物的吸收以及挥发性或半挥发性物种的气固平衡,并影响大气非均相化学反应,从而改变颗粒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对酸沉降及灰霾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针对华北地区气溶胶高污染的特点,通过对高山站点气溶胶水溶性离子及其他污染物的在线观测,对颗粒物强酸度(H+strong)污染水平及来源进行了解析,并通过AIM-II模型对颗粒物的原位酸度(H+ins)进
OH 和HO2 合称为HOx 自由基,是大气中重要的氧化剂,对流层中大多数痕量气体主要与HOx 反应而被转化或去除.HONO 是OHx 自由基的一个重要来源且其形成机制仍存在争议,故HONO 研究已成为大气化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城区或郊区HONO 浓度可高达几个ppb,可是目前的空气质量模式总是明显低估观测值,尤其是在白天时段.为了改进模拟效果,Sarwar et al.(2008)在考虑气相
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β-月桂烯臭氧化反应.在MPWB1K/6-31G(d,p)水平下优化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以及在MPWB1K/6-311+G(3df,2p) 水平下计算了单点能.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反应势能剖面图,并且对各个反应步骤的速率常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讨论了在真实大气中臭氧化中间体可能的反应机理.基于量化信息,本文使用RRKM(Rice–Ramsperger–Kassel–
广州市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经过不懈努力,废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由于广州处于珠三角的中心地带,加上气象条件的影响,2007年广州市灰霾天数仍然在100 天以上.细粒子、臭氧等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空气环境问题呈现复合型、区域性污染特性.
酸雨污染由于其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广,在世界各地区备受关注,我国属于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重点防控区,而四川地区主要属于硫酸型污染,研究本地区硫酸型沉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大气污染物沉降的方法众多,采用数值模拟研究的方法不尽相同,本文利用Models-3/CMAQ 模式对四川中东部地区2009 年14 地市排放的二氧化硫所产生的硫沉降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将模式输出结果中ρ(SO2)、(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