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CAG脾胃湿热证与CyclinD1、CyolinE及DNA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 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湿热证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E)及细胞核DNA含量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Hp感染CAG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胃湿热证44例,脾虚证36例,正常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组织化学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D1、CyclinE和DNA含量,并分析比较它们间的相关性。 结果: 1.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的肠化程度明显高于脾虚组。2.正常对照组胃黏膜内CyclinD1、CyclinE主要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及脾虚组患者胃黏膜CyclinD1、CyclinE表达增强,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与脾虚组胃黏膜细胞核DNA含量(DI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萎缩组、萎缩伴肠化组、萎缩伴不典型增生组各组间DI值比较无显著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对小鼠腹水H22肝癌细胞形态学及腹水CD4+、CD8+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白花蛇舌草治疗、党参对照治疗及热休克处理共四组,采用
玉米雄穗分枝数是产量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为剖析高、低两种密度条件下雄穗分枝数的遗传基础,以248份优良玉米自交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2014年和2015年分别在高、低两
张子和是我国医学史上风格独特的一位医家,创立了以汗吐下三法辖制诸病的证治体系。笔者认为其诊断与治疗当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并以《儒门事亲》为基础,对其治法理论作一简
为研究兴安落叶松UDP焦磷酸化酶基因(LgUGPase)的表达特性,利用Tail-PCR的技术克隆了1 376 bp的LgUGPase基因上游序列.利用PlantCARE对该序列进行预测与分析发现,其含有TATA-
脾胃湿热证是湿热证中的常见证候之一,也是脾胃病中最常见的临床证型。脾胃病的诸多症状,都可由脾胃湿热产生。因此,从生理、病理、辨证、治疗等方面对脾胃湿热证有一个全面
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中医证候产生前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来探究中医证候产生的物质基础支配机制,揭示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能够为中医诊断的客观化提供依据和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
蔗糖非发酵型蛋白激酶SnRKs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木薯栽培种KU50中克隆得到一个SnRK2家族基因,命名为MeSnRK2-1,对其进行了
当接触特定食物时所复发产生的一种特定的、不利于健康的免疫效应称为食物过敏.马铃薯作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而被广泛食用,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以及马铃薯过敏原信息的逐渐积
目的:用胃胀舒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方法:病例选择临床例数共116例,其中门诊病人109例、住院病人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服用胃胀舒合
会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