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为独立法律领域的中国家庭法——与婚姻法“回归民法”商榷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婚姻法“回归民法”论说旨在以民法典的体系化和权利法理论推动婚姻法的改革,实质在于推进婚姻家庭领域的私法自治。然而,由此产生的诸多理论冲突以及立法司法困境说明,婚姻法“回归民法”不仅无助于消除法律制度的冲突、增进婚姻法原理的理解掌握,反加剧了婚姻法与民法法律制度与理论的冲突、理解的混乱和执行上的困难。婚姻家庭作为初级关系的典型伦理实体,与作为次级关系的一般社会关系存在根本差异,适用迥异于民法的一般规则。婚姻家庭法的独立是法学发展史上的进步,中国家庭法已具有半个多世纪的独立部门法传统。将家庭法作为与公法、私法与社会法并列的独立法律领域具有更高的合理性,其自身足以构成综合实体法与程序法乃至于行政法规的立体的内部体系,其对于现实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建设,以及中国婚姻家庭法学向纵深的发展,乃至于保存优秀民族文化、重建社会道德乃至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由于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及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为农民工服务的组织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民工目前仍然面临着工资兑现难、参加社保难、子女就学难、生活居住难、老人抚养难等问题。他们迫切需要社会关爱和人文关怀。因此为满足农民工的社会需求,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关心、关爱、关注农民工的社会氛围,是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积极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务工环境,更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介绍了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现状,简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制度建设缺乏政府权威性的引导、制度设计缺乏必要的前瞻性、对新的保障对象缺乏针对性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稳定的资金来源等这些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条件与新制度的目标模式,最后从政策方面提出了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出发,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要求。基于是此,本文介绍了农民工制度的演变与农民工的基本特征,最后论述了农民工维权的可行路径。
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日趋显现。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开辟了一条重要通道。大学生参与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学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鼓励他们赴西部锻炼成长。政府各部门也应采取相应措施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达到西部开发目标和大学生成才的双重目标。
本文简述了法典、法律体系、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概念界定问题,回顾性分析了法典在中国古代应用情况,最近探讨了现代法典与中国社会基础的关系。
法律体系交往是法律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常见并且非常关键的环节,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法律体系交往是主体之间的意义交往在法律视域中的延伸,属于主体交往对话的一种类型。本文首先对对话概念进行了一般分析,指出对话形成的前提是同一对象不同意义理解的存在,以及不同意义理解能够形成交往的客观条件的存在。并指出客观的对话条件也是对话实际生成的前提。进而,本文对法律体系交往的概念进行分析,指出,法律体系交往是对话概念
据本次“法律体系研讨会”的相关人士介绍,当前中国的法学界正围绕宪法与民法的关系(以下称“宪法·民法关系”或“宪法· 民法关系问题”)展开着激烈的讨论,这个问题也会是本次研讨会议论的焦点之一。
《中国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编》是中国民法典分则的重要部分,担负着民事权利的保护和对侵权行为予以制裁的职责。在制定《中国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编》中,应当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关于侵权责任法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问题;采用埃塞俄比亚侵权法模式规定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确立最为实用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全面规定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应当规定侵权责任形态体系以及具体侵权责任规则;全面规定侵权行为的不同类型;侵权责任法
本文介绍了社会法的产生与界定、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法律责任,分析了社会法与相邻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简述了我国社会法的发展情况。
本文介绍了司法证明制度的历史沿革、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认识以及中国大陆地区证据制度改革的方向。并对证人出庭的重要性,证人不出庭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我国证人出庭问题的具体方案。最后还就口供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物证据制度以及司法鉴定制度的研究问题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