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VC/D室速:ICD或消融?

来源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六次学术双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b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而言,对于高危的ARVC/D室速患者,最稳妥的治疗措施应当是首先按照ICD植入指南进行筛选,符合标准的患者应当以ICD结合抗心律失常药物为治疗首先,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再结合射频消融.对于确实无经济能力的高危患者,射频消融似乎是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应当确保患者充分彻底地获知这一点,并且VT再发或复发的可能性也较高,医、患双方对此均不应有过于乐观的期望.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我院于2002年7月19日施行了辅助性原位尸体肝部分移植治疗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探讨该移植技术的可行性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双灌注方法快速取肝法获取血型为A型的供肝;在整型台上用CUSA沿肝脏镰状韧带的左侧劈离肝脏,取第Ⅱ、Ⅲ段为部分移植供肝,重230g,仔细结扎断面的管道系统,历时185min.受体女性,22岁,A型血,鉴锥体外系症状逐渐加重而具肝移植指征,切除受体病肝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的胆道重建及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200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种类及数量,以及诊断处理方法,以探讨成功及大败的原因.结果:200例肝移植病人中,原发病的良性疾病124例,恶性疾病76例.总的术后胆道并发症率为8.5﹪,行胆道对端吻合置放T管的101例病人中12例(14.9﹪)发生胆道并发症.未置T管的84例病人中3例(3.
目的:研究腹膜后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4年间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210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死亡率和各种并发症.结果:手术死亡4例(1.90﹪),术后并发膈下脓肿、ARDS、肺炎等共45例(21.43﹪),肝性脑病1例(0.47﹪),术后PHG出血19例(9.05﹪),术后肝癌发生率16例(7.62﹪).结论:腹膜后自体脾移植术安全、可靠,疗
目的:分析针对性预防方案(targetedprophylaxis)和普遍性预防方案(universalprophylaxis)在预防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再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本研究的6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预防CMV再感染方案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针对性预防方案):针对高危病例术后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再感染.B组(普遍性
器官簇移植是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而衍生的移植新术式.1983年美国Starzl施行了全球首例临床器官簇移植,1989年报道了2例成功经验.此后,全球陆续有零星的报道.据世界小肠移植登记处统计,截至到2001年,全球共施行95例器官簇移植,绝大部分在美国完成.国内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曾有两家医院进行过有益的尝试,然而亚洲尚无成功的记录.近年来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器官簇移植术的开展和实施奠
目的:对一种新的肝移植术式(腔静脉成型术)进行评价.方法:总结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期间采用腔静脉成形技术完成的63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技术完成的32例肝移植病人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腔静脉成形肝移植组术中大剂量血管收缩药应用、术后腹腔出血再次探查和术后肾衰的发生率较经典原位肝移植组显著性减少(p<0.05);前者无腔静脉并发症发生,后者发生腔静脉并发症4例;
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式日益成熟、术后并发症减少、人/移植物生存率提高,已经达到肝脏、心脏、肾脏等大脏器移植水平,成为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最佳手段.本文介绍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方式及效果。
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段,各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制和新的用药方案使肝移植的近期效果已经比较满意,而目前更着意提高远期效果,包括移植肝长期存活率和受者生活质量.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医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更科学合理地实施个体化用药方案,受者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在2004年美国器官移植学术会(ATC)和9月在维也纳召开的第20届国际器官移植学术会上,各个肝移植中心介绍了肝移植的最新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内,电生理领域的医学及科研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并严格科学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今后的工作将会继续这一方向,并进一步将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分子遗传学和临床学、药物研发和临床药物验证相结合,从而加深对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理解,仲进新的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开发,提高心律失常的治疗水平.
晕厥(syncope)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突发、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上综合征.其机制是短暂的大脑灌注低下.晕厥发生前可有先兆,如轻微头晕、恶心、出汗、乏力和视觉异常,但多表现为突然发作,因此经常引起摔伤,在老年人中尤其常见.本文探讨其诊治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