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活性聚乳酸/聚苯胺支架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制备的电活性聚乳酸/聚苯胺支架的物理特性及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制备聚乳酸/聚苯胺支架,分析其表征及导电率,并将分离提纯的大鼠嗅鞘细胞接种于聚乳酸/聚苯胺膜上,另设对照组(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圆玻片上),使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采用MTT法检测聚乳酸/聚苯胺对细胞的毒性,使用荧光S-100染色后电子图像统计分析检测支架上嗅鞘细胞的生长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重度L5椎峡部裂型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曲度特点,并分析手术对其矢状位曲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手术治疗的25例Ⅲ°或Ⅳ°L5椎峡部裂型滑脱症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同时纳入既往研究招募的8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滑脱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光片测量滑脱角(LS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
目的:研究儿童孟氏骨折误诊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4例初诊误诊的儿童孟氏骨折患者,17例行尺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桡骨头脱位手法整复术,7例行尺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桡骨头脱位切开复位还纳术(氯胺酮全身静脉麻醉加臂丛麻醉下,手术切口依桡骨头原始移位方向决定,1型即桡骨头前脱位型采用前侧切口,起肘横线以远沿肱桡肌内缘行弧形切口约3至4厘
目的 比较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止痛药应用情况,反映两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状况,进而反映两种入路早期恢复情况的优劣.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19~56岁,平均32.1岁.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15例,传统后正中入路(B组)18例.
目的 探讨因先天性指深屈肌起点异常造成的中环小指渐进性屈指畸形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手术治疗。方法对三例因先天性指深屈肌起点异常造成的中环小指渐进性屈指畸形的患者,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在当地医院都曾被诊断为Volkmann挛缩,但在术前检查中发现挛缩仅局限于中指、环指和小指,术前的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和CT检查)均可见在尺骨近端存在一个异常的骨性突起,手术中可见有一条异常的
Background: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PIN)palsy with hourglass-like fascicular constriction(HLFC)remains controversial.
Objective: Recover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after injury is limited in the mammalian adult,which is due a large part to the failure of CNS axons to grow.
Objectives Zinc ion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as antibacterial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due to their broad-spectrum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good osteogenesis effects.
目的:随着近年来内固定技术和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髓内钉已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本文旨在探讨PFNA结合连续、周密的康复指导课程,在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结果。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及手术顺序,治疗浮膝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治疗策略。方法自2010年9月至2014年5月,我科采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26例浮膝损伤(25名患者,其中1例为双侧浮膝损伤),通过对比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膝关节功能。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