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成矿带北段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由于该区斌矿建造、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的多样性,为该区形成多种铜铅锌银成矿作用类型创造了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武夷山成矿带北段成矿作用类型较多,成矿作用主要有与中新元古代变质火山岩-碳酸盐岩有关的中高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铁砂街式)、与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铅锌银矿床(长寿源式)、以及与中生代大规模火山作用有关的火山热液-斑岩型银铅锌矿床(冷水坑式、篮碧式)等。武夷山成矿带北段自中侏罗世以来经历了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而导致的持续挤压及其后期岩石圈伸展减薄,相应形成了170-150 Ma(冷水坑银铅锌矿床及永平铜钼矿床为代表)以及140-130 Ma(金竹坪钼多金属矿床以及铅锌银矿床为代表)的两期不同构造背景下的重要成岩成矿作用,并造就了该区中生代重要的多金属矿床成矿格局。
其他文献
会议
本研究利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分析几种常见类质同像置换离子在磁铁矿中的原子精细结构。结果显示,Cr在磁铁矿晶格中也是取代八面体位置的Fe。 Mn掺杂磁铁矿却随掺杂的浓度而有所差异,低含量Mn掺杂时,Mn主要取代八面体位置的Fe;高含量Mn掺杂时,Mn主要以黑锰矿相析出。
云南东川地区澄江组的碎屑物质应该主要来自其沉积区以西的成熟大陆源区。换言之,新元古代中期扬子克拉通西缘以西可能是成熟的大陆地壳,并不存在巨大的向东俯冲的安第斯型俯冲-岩浆岛弧带。该认识也得到了碎屑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的印证,例如在La-Th-Sc与Th-Sc-Zr/10三角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澄江组的细碎屑岩样品几乎全部落在被动大陆边缘区域内。因此,本研究成果支持扬子克拉通西缘新元古代中期为陆内裂谷
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发育有多套烃源岩,而且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类型好,有机质丰度高,大量分析测试数据表明,与整个华南地区一样,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具有非常丰富的生烃物质基础。烃源岩以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为主,包括区域性分布的下寒武统黑色碳质页岩烃源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和二叠系碳酸盐岩烃源岩和泥质烃源岩。因此,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具有良好的油气形成物质基础,是四川盆地北部一个潜在的重要含油气聚集构造带
通过对武安杂岩体中闪长岩中的锆石研究,表明该闪长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是捕获或继承锆石,具有复杂的核边结构,年龄集中在2.5Ga。杂岩体富含高Mga,高Gr、Ni等特征,表明武安杂岩体的形成必然经历了地幔的过程。武安杂岩体具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仅有很强的携带成矿物质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成矿元素的迁移。
本文通过LA-ICP-MS对来自莺歌海盆地东方含油气构造重要油气储层的碎屑锆石进行了系统的U-Pb年龄测试,结合越南和海南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探讨了碎屑物质来源及其变化。
本文主要研究1号伟晶岩脉不同结构带中铌钽氧化物的矿物学特征,并讨论可可托海1号伟晶岩脉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结果发现,可可托海1号伟晶岩脉铌钽氧化物的成分和结构特点都指示了伟晶岩演化晚期富流体的特征。
本文针对天然泥质岩体系中石榴子石的Fe-Mg成含量随温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石榴子石在天然泥质岩体系中Fe-Mg组成随沮度变化的趋势。本研究为天然泥质岩体系变质脱水过程中石榴子石Fe-Mg组成特征随温度变化的特征提供了实验依据。这种变化特征受岩石体系组成、氧逸度和温条件控制,要建立复杂岩石体系中更为精确的地质温度计尚需更多的实验研究。
笔者运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原子能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分析了东营凹陷黏土矿物组合特征,以及分布的深度及所处的地层单位;探讨了东营凹陷的成岩作用。运用黏土矿物地质温度计,讨论了东营凹陷不同成岩阶段期间所处的古温度及其盆地的古地温梯度。
本文介绍了华南中生代岩浆活动研究中表现出的华南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及构造-成因模式合理性实验的要求。未来华南中生代岩浆活动研究中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有华南侏罗纪是否有古太平洋俯冲,大规模火山岩浆活动的开始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