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冬季西南地区严重干旱与南支槽关系分析

来源 :2010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6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51-2009年西南地区24个站点逐月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2010年冬季我国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演变特征,并使用SVD、小波分析和合成分析揭示了南支槽与我国西南地区冬季严重干旱的关系.结果表明:2009/2010年西南地区冬季严重干旱从秋季10月份云南省开始出现大范围干旱为征兆,11月-2月逐步发展到 西南三省,3月减弱.从秋季10月到次年2月的降水持续偏少,加重了此次旱情.2009/2010年冬季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开始、发展和减弱与同期500hPa南支槽活动及整层水汽输送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他文献
日照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的时数。在一定时间,日照时数定义为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瓦·米-2(W·m-2)的那段时间总和,以小时(h)为单位,取1位小数。可照时数(天文可照时数),是指在无任何遮蔽条件下,太阳中心从某地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地平线,其光线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日照百分率=(日照时数/可照时数)×100%,取整数[1]。一个地方的日照情况一般采用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来表示,关于
利用黔东南州16个地面自动气象气象观测站1991~2007年逐年气候因子与施秉观音岩电站水库年库容量(C年)、年平均水位(H年)、年最高水位(Hmax)、年最低水位(Hmin)以及各月平均水位(Hi)等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发现年降雨量(R年)不仅影响年库容量、年平均水位、最高水位,而且对7月和8月的平均水位影响较大;4-9月降雨量(R4-9)与最高水位、7月平均水位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3-5月
用1971年~2000年的3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按旬统计汶川地震重灾县5~12月各旬的雨日、中雨日、大雨日、暴雨日的平均日数和气候概率,根据地震重灾区地质环境条件很差的实际,降低强降雨强度条件,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按照最大录属度原则对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的39个县进行地质灾害时空气候风险评估。
气象地质灾害与降水关系模型的建立。采用人工智能一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技术[1]建立云南气象地灾害与降水的3种定量关系模型[1]:暴雨诱发型;多日中大雨诱发型;连阴雨诱发型。概念模型中预报因子的模糊度量。采用多时间尺度降水量作为预报预警因子,包括前12、5、3、2、1天和12、6、3、2、1小时累积雨量;12、5、3最大日雨量;12天内中雨以上天数;12天内暴雨(40毫米)以上天数。采用地质环境因素(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IPCC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升高了0.74℃,这种温度的上升趋势还将持续,气候变暖加剧了旱涝等灾害的频繁发生.干旱、洪涝灾害是我国发生最频繁的自然灾害,因为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成为气象灾害中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常被人们关注.
危机分析: 2009年11月初,分析表明云南平均降水量打破历史最少记录、平均最高气温打破历史最高记录;大部分地区的雨季比常年偏早了约1个月结束;云南气象干旱综合监测评估指数[1]监测说明11月初云南全省125个监测站中除9个站无干旱外,其余地区干旱已现,部分地区已出现重旱;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基于模糊信息分布和超越极限概率法分5个时段对云南致灾因子风险的评估结果表明[11,云南1-3月干旱风险很大,
微波积雪辐射是积雪特征参数(密度、雪粒大小、湿度、积雪垂直结构剖面等)的函数,微波积雪辐射特性的理论建模是积雪微波遥感参数反演的基础(Juha Lemmetyinen等,2009).当前,对于地面理想情况或者大气晴空条件积雪辐射模拟表明积雪雪深和18.7GHz/36.5GHz辐射差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然而,在星载或机载对地观测情况下,来自大气的辐射(辐射再反射)成为微波辐射传输模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前期对于全球大气季节内低频振荡的研究主要通过基点相关得到主要的遥相关模态,或者针对半球进行旋转主成分分析或经验正交分解得到遥相关模态,这些研究也大多是在等压面上进行.一般涡旋更易在等熵面上传播,而对于冬季全球大气低频遥相关在等熵面上的结构特征研究较少.Hoskins [1]等曾指出绝热无摩擦大气有沿着等熵面做二维运动的趋势,而观测事实也表明当等压面与等熵面相交时,涡旋更倾向于在等熵面上运动[2].
陆地积雪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因子,是冰冻圈中季节性变化最为快速的因子之一(ACIA2005).由于温室效应产生的积雪面积变化,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将来,都是全球变化研究组织最为关心主题(IPCC 2001).早期的地面观测试验发现,积雪的存在能在中-长期时间内降低对流层下部的温度,模型的研究也表明过多的积雪能影响着5-10k的近地表温度(Steve Vavrus,2007),在北半球,Barnett et
利用邯郸历史气象资料,对邯郸雷暴特点及造成邯郸雷电天气的影响系统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能够对雷电预警预报工作起到积极作用.邯郸全区年雷暴日数在20~ 30d,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3.8d,自西部山区向东部平原,逐渐减少;雷暴主要出现在6 ~8月,占全年的74.3%;雷暴日数月变化呈单峰分布,7月份为峰值;雷暴多出现在13~ 23h,15~18h和20~21h为雷暴高发时段;据气象记录,雷电灾害最早出现